特徵特性
該品種株高90.6厘米,幼苗半匍伏,白殼、紅粒、頂芒,棒穗,籽粒半角質。生育期172天,比對照晚熟3天;基本苗14.6萬/畝,最高分櫱43.9萬/畝,有效穗24.9萬/畝,成穗率60.8%;穗粒數37粒,千粒重44.3克。條銹中感,白粉高抗,受2級凍害;東川點倒伏4級,其它點無倒伏。2007—2008年度平均畝產247.2千克,較對照增產49.3%,居8個參試品種的第1位;2008—2009年度平均畝產254.4千克,較對照增產61.6%,仍居參試品種的第1位;兩年平均畝產250.8千克,比對照增產55.3%,居第1位,增產點次率為100%。
栽培要點
1、適時早播,地麥抓好搶墒播種,確保一次全苗石麥001田地麥都適合種植,據我們幾年的觀察和實踐,在海拔1650—2000米的地區作為田麥種植,適宜霜降節令前3—5天播種,一般在10月20號左右,若墒情不足或播後無及時雨,需及時灌出苗水;山地麥則需抓緊在寒露及霜降頭搶墒播種,確保苗全苗齊。
2、合理密植,主櫱並重,通過增加穗粒數和粒重,實現增產石麥001分櫱率強,田麥每畝基本苗以12—13萬為宜,它與五葉期的莖櫱數、最高莖櫱數、每畝有效穗的比例是:1:1.5~2:2.5~3:1.5~2為好。因此田麥每畝播種量以8—9千克左右為宜,地麥可增至11千克。
3、施足底肥和種肥,看苗少施或不施分櫱肥、重施拔節肥,確保主莖和低位分櫱穗大粒多田麥單產達到350千克左右,每畝純氮施用量應達到15—16千克,折合尿素32—35千克。具體方法和技術是:播種時畝施複合肥30千克,或尿素10千克,均勻撒施在條播溝內作種肥。如麥苗肥壯長勢均勻,則不施分櫱肥。反之則需每畝施用碳銨20—25千克,於主莖3.5—3.8葉時,兌水潑澆提苗。未追分櫱肥的田麥,則於主莖6.5—7葉期,結合灌水,畝追尿素20千克左右。追過分櫱肥的,每畝尿素用量減為15千克。為提高小麥品質,增加蛋白質及麵筋含量,於抽穗揚花和灌漿初期,每畝山地麥強調以底肥和種肥為主,分櫱期遇到陰雨,對苗弱的可酌情追施碳銨。
4、適時灌水和防治病蟲害,促進籽粒飽滿田麥在分櫱、拔節、抽穗、揚花和灌漿期,均應灌水一次,低熱河谷地區應適當增加灌水次數。無論田地麥,一定要在孕穗期和籽粒形成至灌漿期,防治蚜蟲及鏽病,避免粒重下降欠收。有的地區在播種出苗及抽穗灌漿階段,應抓好滅鼠工作。
5、一定要堅持九黃十收,防止成熟落粒損失。用1千克尿素加0.1千克磷酸二氫鉀噴霧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