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超球

石超球,出生於1984 年,現任香港“和記黃埔”聯營機構TOM戶外傳媒集團總裁,昆明風馳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雲南省政協委員、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會長。

石超球,出生於 1984 年,十八歲退學,退學後做過十幾種不同的工作,從 18 歲做第一份工作電腦學徒開始,一個月賺 100 元的工資,先後做過室內設計師、網頁設計師、網路推廣員。幾乎網路所有的職位都做過了,後來在保險公司做過業務員,在培訓學校做過招生老師,在健康諮詢公司做過培訓、發過傳單,在培訓公司做過業務員,在酒店原料公司做過業務員,和朋友合作推廣過魔術、圖書,在網上開過書店,賣過機車飾品,擺過地攤,
曾經體驗過隨時擔心城管來收攤的生活,但對於有狂妄夢想的他,他深深知道做這些工作是不可能實現他的人生目標的!
唯為奮鬥,才能成功! 石超球對自己這樣說!憑著用李踐老師台拳道“戰勝自我”的精神,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大量的付出。石超球在 25 歲的時候找到了人生成功最關鍵的按鈕,但是成功的人士說過一句話 :“努力會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 石超球深知努力並不能讓自己成功,是還需要方法和機遇的。
《時刻準備著》,中央電視台朱軍曾經就出過這樣一本書, 書中這樣說道,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準備好了,這叫機會;沒準備好,這叫遺憾!這句話請您一定要記住!從此以後,我每一天都在為未來做準備,等待著有一天機會的到來!
但是這個等待的時間太長了,我覺得中國有太多像我這樣,很想成功,又努力學習,但最終還是沒有錢的人。所以我已經受夠了。
因為我受夠了,收入無法大幅增加;
因為我受夠了,支出總是大於收入,而沒法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因為我受夠了,只能為錢工作,而無法讓錢為我工作
因為我受夠了,屈居於自己不喜歡的小房子裡;
因為我受夠了,沒有能力好好孝順父母,沒能讓雙親以我為榮;
因為我受夠了,想推薦好的產品,卻連續遭到別人的拒絕;
因為我受夠了,連自己的無法養活,而不敢找女朋友;
因為我受夠了,努力付出卻得不出相應的報酬;
因為我受夠了,因為影響力不夠,不成功而無法幫助別人成長,突破!
所以我要馬上改變,馬上行動!大量的行動!
2008年8月25日,我將永遠記住這個特殊的日子,因為我今天得到了重生,所以今天是我的生日,感悟了人生最重要的關鍵。人生中最難得的是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很多時候人都會受到外界的誘惑,以及有太多的想法,從而導致大多數人不能堅持自己的初衷,最後沒能達成自己的夢想,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與比自己更成功的朋友分享,你才會有所收穫和感悟!
從今往後,我將從事培訓行業,主推“李踐老師贏利模式商業系統總裁研修班”!為企業老闆提供最好的服務,和最好的行銷解決方案!
李踐人物檔案
李踐在雲南太過於有名,這與他發跡於傳媒業和擅長鼓舞士氣密不可分——雲南至少有4屆大學生聽過他的專場勵志講座。如今重提這位風雲人物的業績,仍令人敬重:12年前以20萬元創立昆明風馳廣告公司,在他的帶領下,企業從1995年連續9年進入中國廣告業50強排行榜,1998年組建了集傳媒業、信息產業、房地產業、教育業為一體的集團公司。李踐現任香港“和記黃埔”聯營機構TOM戶外傳媒集團總裁,昆明風馳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雲南省政協委員、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副會長。 李踐創造了獨具特色的行動成功學,並把成功的理論用於企業經營管理,構建了以人為本的“價值趨同、人企合一”的企業文化和以“目標激勵,時效控管”的現代管理模式,這個管理模式先後獲得國家及省市政府授予的30多項政府性榮譽獎項,國際、國內專業創意獲獎200多項。2000年度被評為全國僅有20名企業家榮獲的“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成就獎,2001年被評為中國十大民營科技實業家,同時還獲得雲南省勞動模範稱號。李踐的成功學理論專著《做自己想做的人》發行量超過100萬冊,成為2001年全國十大暢銷書,後又出版《又賺錢、又快樂》、《贏家策略》、《開源節流》等著作。2002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培訓師之一。中國風馳傳媒總裁。1985年開始發起並推動中國跆拳道事業的發展,並使之如火如荼。他白手起家,僅用三年時間就創立了西南最大的風馳明星信息產業集團,並將企業帶入中國廣告業五十強。在八年間,李踐企業資產增加了一千五百倍。他創立了今天中國人引領團隊超速發展的奇蹟。2000年榮獲紫金花杯傑出企業家成就獎。
跆拳道重塑西部硬漢
說起成功,李踐不得不提“跆拳道”。到如今他還在練習跆拳道,只不過已是用作強身健體。但是當初練習跆拳道對他而言,卻是一個脫胎換骨的歷程。
李踐說自己本是一個既自閉又自卑的人。雖然出生於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卻因為文革的影響,父親被隔離,母親幾近失常,李踐從6歲開始就承擔著沉重的家務。由於母親的歇斯底里,導致他走向街頭淪落為一個流浪的小乞丐,直至父親解除隔離找到他回家。
營養不良加上童年的不幸遭遇,李踐在更多的時候表現出來的是懦弱、自卑,沒有自信心。記得上高中的時候,由於買不上菜,他常常帶豆瓣醬到學校。怕同學笑話,每次都是等別人吃完以後再去食堂買五兩飯。越窮越自卑,在這種形勢下,李踐高中畢業以後就參加了工作。
也正是身體的羸弱,李踐從小就開始學習武術,增強體質。到了參加工作時他已經是太極拳的教練。
1985年在銀行做出納員的他,每天早上都要在風景秀麗的翠湖邊教完一個小時的太極拳才去上班。或許人的一生中總會在恰當的時機遇到貴人。公園中一位靜靜坐在一邊關注他教授太極拳的美國人引起了李踐的注意。正在納悶之時,這人走上前來用並不流利的中文和他攀談起來,原來是希望以武會友。
第一次聽到“跆拳道”,李踐很感新鮮,表示願意嘗試。沒想到,這一練,就如著魔一般被迷戀,他決定用跆拳道重塑自己的性格,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到了今天,李踐仍然堅信是跆拳道改變了他的人生。 從中國唐代傳至韓國的跆拳道,更多強調戰勝自己。因為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是自己的膽怯、害怕困難與挫折、沒有勇氣和信念等。跆拳道是通過嚴格的體育訓練來達到精神上的修煉。
李踐認為,學習跆拳道使他完善自己的人格。因為跆拳道教會他,當一個人決定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會忘記精神和肉體的疼痛,忘記膽怯和傷痛,只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可戰勝的精神。
1986年,從韓國學習歸來的李踐,創辦了中國大陸第一個跆拳道組織——昆明跆拳道協會。1987年出版的《跆拳道》一書也是備受歡迎。
到了1992年李踐創建公司時,他將跆拳道的這種精神信念與做事做人的方法移植到企業的管理工作中。比方說跆拳道強調做事認真,其實認真就是品質,負責就是堅守承諾,說到做到,就能保持信譽,贏得客戶和業務。
曾經被人稱為“瘋子”的廣告人
至於進入廣告圈,李踐說其實是一個偶然。
20世紀90年代初期,是全民經商的一個高峰期。在這樣的背景下,白天在銀行工作的他,也兼職打起工來。從當搬運工,做保全,洗盤子,到擺攤設點給行人的腳踏車加氣補胎,李踐做過許多基礎工作,他也是想通過一種極端的方式去認知這個社會。
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1991年7月的一天晚上,李踐像往常一樣在馬路邊招攬生意,不期然遇到了高中的一位同學。看著衣著鮮亮、容光煥發的老同學侃侃而談下海經商,如今已是身家百萬,李踐的心思開始活動了。
當被問起修腳踏車一個月能掙多少錢時,李踐如實回答100多元,老同學竟然哈哈大笑說還不夠他一頓飯錢。老同學的話對李踐是個很大的刺激,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提醒了他:能不能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呢?
於是就在辭職的一年後,也就是1992年的11月28日,李踐與幾個合伙人在翠湖邊的一間小屋裡,正式成立了風弛廣告公司。那時他並不知道廣告怎么做,只是覺得別人能做成功,自己也行。
還是跆拳道幫了他的忙。雖然還不太了解廣告公司的運作流程,但是李踐知道從哪裡可以學到成功的廣告公司運營經驗。在最初的半年裡,李踐將時間都花在去上海、北京的廣告公司的考察與取經上。雖然在昆明的年度廣告公司經理上,他被嘲笑為“現在昆明市的廣告公司還真容易進啊!就連‘瘋子’(‘風弛’的諧音)也來湊熱鬧”時,有些慚愧,但是心裡充滿信心。
跆拳道要求快速。行動要快,出手要快,出腳要快,所以一切都要敏捷,體育的競爭是速度的競爭。在公司業務上也是這樣,李踐要求自己:別人拜訪一個客戶,他就拜訪兩個以上。別人做事要一小時,他就半小時做完。這就是效益,這就是時間管理。
學習到成功的方法,還需要腳踏實地的付出。回歸公司的李踐開始用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目標,來管理公司的業務。有了這種認識,李踐相信不僅僅是做廣告公司,做其它企業也是會成功的。
李踐常說:學習的速度與前進的速度成正比,同樣學習的速度是和成功的速度成正比。1993年是中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年頭,同時也是媒體開放的年代。李踐通過考察發現許多大廣告公司都是媒體公司。媒體公司能夠做大做強,是因為擁有自己的載體,贏得客戶的信賴。做戶外媒體公司的念頭也正是在這樣的反思中成熟起來。看準市場後,風馳廣告公司僅僅用了8年時間,資產就從當初創業時的20萬元增長到1.87億元;年平均增長率為42%。1998年,風弛公司成為雲南省政府推薦的首家民營申報上市企業。
憑什麼賺取李嘉誠的2.7億?
香港,2003年12月9日TOM集團(TOM.COM有限公司,股票代號:8001)宣布委任李踐為旗下TOM戶外傳媒集團總裁。作為新任TOM戶外傳媒集團總裁,李踐在面臨挑戰的同時表示:TOM擁有良好的國際網路,穩健的財務管理,他將最大限度的發揮戶外傳媒團隊的執行力,向國際一流水準的傳媒企業模式看齊,將TOM戶外傳媒集團建成全中國第一大品牌。 從民營的廣告公司到合資公司,從併購到全面掌管戶外業務,李踐的第三個人生轉折點很快就來到了。
據和記黃埔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初李嘉誠在中國大陸之所以選中風馳公司合作,並聘請李踐作為TOM.COM傳媒集團總裁,是因為李踐的風馳公司資產增長率是最快的。風馳公司一年做到雲南省第一,三年做到西南第一,就證明他有一套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和贏利模式。李嘉誠要找合作夥伴一定要找最優秀的人和最優秀的企業,只有集合一群最優秀的人才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業,只有集合一個個最優秀的企業才能打造更加卓越的企業集團。
於是在2000年,經過多輪談判,李嘉誠的TOM.COM公司出資2.7億元收購了風馳廣告公司49%的股份,使其成為TOM戶外傳媒集團的第一個子公司。
李踐毫不諱言,正是將其創立的行動成功學理論全面運用於風馳的管理當中,整個公司才擁有了在外人看來幾乎是不可思議的戰鬥力。他介紹:“比如在昆明世博會期間,由於我們承擔了市內主要的戶外廣告業務,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戶外廣告布置到位,工作任務是非常繁重的。為最終完成工作,我們的所有員工都自願加班,連續工作48小時。我們的員工在探索新的業務時,從來都會付出全部心血。”
今天,TOM戶外傳媒集團的大型看板總面積上升到37.70萬平方米,經過併購及整合,,集團的戶外媒體網路覆蓋了100多個城市。
男人四十
古語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即將到來的2005年對李踐來說,正值四十不惑。他說“無論惑與不惑,關鍵在於心態。人只要認準一個目標,堅忍不拔地去追求,曾經看不透的總能看透,曾經辦不到的總能辦到。”這話雖然有點狂妄,但是對照他過去的經歷倒也不算太過。
當然他也有“惑”,比如說到作為國際的廣告人,英語和粵語常常使其陷於尷尬。解決的辦法只有學習。李踐說即使工作再晚回家他也要學習英語。電視除了新聞之外,幾乎和他無緣。
在電話採訪的起初,李踐以流利並且溫雅的國語對答如流,絲毫聽不出曾經的口拙,這是他不斷努力演講的結果。只是如此的對答如流卻讓記者有點掃興,因為在媒體面前已是千錘百鍊的李踐,在他說話的時候更多的是想要告訴媒體什麼,而不是他想說什麼。
其實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在述說的時候,他的聲音和情感都是最好的,無須刻意修飾。雖然四十歲對一個成功的男人來說還很年輕,但在樸實坦誠的表達自己這一點上,李踐已經不再年輕。
從不懂廣告到評選為“中國傑出廣告人”;從一無所有到成為擁有3億資產的風弛傳媒的董事長;從說國語都有些發憷到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培訓師”;從民營企業的老闆到和記黃埔聯營機構TOM戶外傳媒集團總裁,每一個角色的轉化,都是一個從“惑”到“不惑”的過程。
如今,李踐抱著一種奉獻精神,在全國巡迴演講自己企業快速成長的奧秘,破譯李嘉誠賺取大利潤的策略。一個企業除了自身的成功,還要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這也是李踐寫作和演講的初衷。
過去不等於未來。面對記者的追問,李踐更多談到對TOM戶外傳媒的重新定位,目標是構建亞洲最大的戶外傳媒公司,定位是“大戶外,大網路,一站式”。因而需要建立統一品牌形象、統一的績效管理模式,統一的價格系統,統一的財務和營運規則。使其在2003年實現營業收入3.9億的基礎上,2004年實現5億元的目標。
而首當其衝的是如何實現併購的14家國內戶外媒體公司的資源整合。
李踐在沉思。
石超球,面對30而立之年,我也在思考。我的絕招在哪裡,我的尖刀在哪裡,唯有一點,專注,堅持把基本功學好!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