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河林業總場

石羊河林業總場地處河西走廊東北部的民勤縣境內,1964年建場。在民勤綠洲外圍長達408公里風沙線上累計造林55萬畝,保存40.5萬畝,在流動沙丘地帶鋪設粘土、柴草沙障1.6萬公里,封沙育草27萬畝。建成長105公里、寬2公里~6公里的防沙固沙林帶.控制流沙3.33萬公頃、保護綠洲8萬公頃、草場2.93萬公頃,堵住了綠洲邊緣的數十個風沙口,保護民勤綠洲邊緣15個鄉鎮的1.33萬公頃農田、780個村莊以及交通、水利、電力等社會設施。

石羊河林業總場

為了治住風沙,挖斷窮根,讓人民民眾安居樂業,1964年,武威地區行政公署決定,在原來武威、永昌、民勤所屬的七架溝、喇叭泉、紅崖山、小西溝、萊菔山、三坪口林場和省屬沙井子防沙試驗站的基礎上,建立國有石羊河機械林場。主要承擔"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和武威市北部沙漠的治理任務,下設10個分場,總經營面積89萬畝,現有職工680名,固定資產1240萬元,林木資產1870萬元。

經過四十多年的努力,在民勤綠洲外圍長達408公里風沙線上累計造林55萬畝,保存40.5萬畝,在流動沙丘地帶鋪設粘土、柴草沙障1.6萬公里,封沙育草27萬畝。建成長105公里、寬2公里~6公里的防沙固沙林帶.控制流沙3.33萬公頃、保護綠洲8萬公頃、草場2.93萬公頃,堵住了綠洲邊緣的數十個風沙口,保護民勤綠洲邊緣15個鄉鎮的1.33萬公頃農田、780個村莊以及交通、水利、電力等社會設施。比較明顯地扼制了風沙對綠洲的吞蝕和危害,保障和促進了當地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在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的同時,也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益,累計向社會提供木材2萬立方米,小徑材65萬根,薪柴1500多萬公斤,綠肥、飼草1400萬公斤林 木種子1 50萬公斤,各類苗木3000多萬株。

“十五”期間,以“三北”四期、退耕還林、荒山造林、通道綠化和日元貸款風沙治理等生態建設項目為重點,建成了扎子溝生態經濟型林業示範區、紅崖山林業高新技術示範區、小壩口中心苗圃和泉山、試驗場治沙造林示範區。依法加強林地資源管理和林木管護,鞏固了治沙造林成果,堅決禁止亂打井、亂開荒、亂砍濫伐和在封育區放牧等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提高了生態建設成效。以葡萄、紅棗、草畜和特色種植為主的四大產業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葡萄產業由單一的釀酒葡萄向釀酒和鮮食葡萄同步發展轉變,質量和效益逐年提升;小壩口分場以梨棗為主的紅棗豐產栽培示範園已經建成,全場新發展紅棗莊1514畝;以小西溝為龍頭的草畜產業示範基地已初具規模;特色種植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大,高效作物種植面積逐年擴大,以生態、節水和高效於一體的甘草種植起步良好,以防沙林試驗場、泉山分場、義糧灘分場為主的三大甘草原料生產基地已初具規模。圍繞兩大工程和四大產業建設,進一步實施科技興場戰略,挖掘科技增長潛力,提高科技自主創新和開發能力,初步形成了具有林場特色的科技發展體系。2003年該場生產的“世紀無核”葡萄通過了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A級認證,設計註冊了“石羊河”牌農產品商標和“石羊河”牌酒類商標,黑比諾乾紅葡萄酒條形碼。

總場領導引導全場職工創新思維,明晰思路,以全新開放的思想,乾前所未有的事業。在此基礎上,實行分類經營,將生態性林業按事業化管理,商品性林業按企業化管理,使分場真正成為生態建設項目和市場經濟的主體。在全場實行全員聘用制,自上而下推行目標管理責任制,打破工資檔案,使職工經濟收入與勞動成果掛鈎,真正體現按績效分配的原則。

光榮榜

1978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科技先進單位稱號;

1991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全國國營林場先進單位稱號;

1994年被國家林業部授予全國國營林場100佳單位;

2002年被國家綠化委、人事部、國家林業局授予全國防沙治沙先進集體稱號;

2004年被國家綠化委授予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稱號;

1998年被省政府授予植樹綠化先進集體稱號;

1989年被省林業廳授予治沙先進集體稱號;

1995年被省綠化委、林業廳授予宋照遠造林綠化獎;

1997年被省林業廳授予全省造林綠化先進單位稱號;

2004年武威市委市政府授予石羊河林業總場泉山分場防沙林試驗場綠化先進單位稱號。

袁承斌、趙利華、黃朝福等60多人還分獲全國勞動模範和省、市勞動模範等多種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