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概況
石碼鎮位於福建東南部九龍江下游,是龍海市市區所在地,也是龍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鎮面積5.26平方公里,總戶數18271戶,總人口66735人。2003年完成社區整合,現共轄13個社區居委會和4個村委會。
石碼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明城鎮,原與石獅、涵江並稱福建“三大名鎮”。石碼原名石奚谷,唐以前尚是內海海濱,明宣德年間改稱錦江,明弘治以後,“都人以當地海潮上下湍激,屢有崩潰,乃沿江壘石築十二壩以障之”,故名“石碼”,由此沿襲至今。1960年原龍溪縣與海澄縣合併為龍海縣,縣黨政機關在石碼鎮,1993年龍海撤縣改市,石碼鎮仍為市黨政機關所在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石碼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近年來,石碼鎮黨委、政府圍繞抓好以發展非公有制為重點的經濟建設,以加快舊城改造為重點的城市建設和以創建省級衛生城市為重點的精神文明建設,帶領全鎮人民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開拓進取,全鎮上下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經濟總量年年遞增,各項事業齊頭並進,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歷史沿革
石碼鎮是市政府駐地。1955年置石碼區,1958年設鎮,1960年改公社,1963年復改鎮。1997年,面積53平方千米,人口6.4萬,轄解放東、新華、九二�、解放北、解放西、解放南、紫雲、橋口8個居委會和五七、高坑、登地、內社、漁業5個村委會。2003年8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龍海市撤銷石碼鎮設立石碼街道辦事處的批覆》(閩政文[2003]243號):同意撤銷石碼鎮,設立石碼街道。
基礎設施
石碼鎮黨委、政府立足市區實際,因利導勢,樹立經營城市新理念,以舊城發行為重點,以新區建設為突
破,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近年來,累計投入資金8億元,拆遷舊城房屋面積30多萬平方米,新建商品房面積50多萬平方米。隨著僑聯大廈、佳鑫花園、江洋新苑、高坑別墅、港口花園、紅樹林小區和運輝花園等20多個小區大規模建成使用,低矮簡陋的舊房廠區變成了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城市建設品位不斷提升。石碼鎮在抓好城市建設的同時,也致力於居住環境的改善。近年來,市政工程總投資1.77億元,新建、拓寬道路13.05公里,寬廣筆直的紫光路、紫葳路穿城而過;紫葳綠地、港口綠地、成興綠地和市區主幹道兩側的立面裝修和人行道花磚鋪設,裝點著市容市貌。紫雲公園、南台公園、中山公園、街心公園、錦江影劇院、健身房、康樂球俱樂部、社區活動中心等等已成為市民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社會事業
文明市區創建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加大市區依法管理力度,清理各種違章占道,開展滅鼠除“四害”活動,達到省級衛生城市標準。深入開展禁放煙花爆竹活動,加大“兩反一掃”工作力度,深化殯葬改革,加強市區秩序、衛生等管理,市民文明意識逐步提高;加強計生優質服務,保持漳州市計生一類鄉鎮水平;開展“六進”社區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環境。以社區平穩過渡為契機,進一步推進“平安社區”的創建活動,通過打擊“盜搶”、矛盾糾紛排查、安全生產、道路交通秩序四項專項整治,社會安定穩定,民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經濟發展
圍繞“立支柱、創名牌、壯實力、增後勁”扶持特色產業、搞好搞活骨幹企業、創新創優拳頭產品,努力提高鄉鎮企業的質量和發展後勁。同時盤活、整合、出租閒置廠房、房屋店面和鼓勵支持個私企業進行技改或擴建,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不斷培育經濟成長點。揚長避短,重點發展無污染、輕噪音、少占地、多就業的加工業、維修業、製造業和建築業等支柱行業。同時,通過開闢漁場、改革網具、配套加工、增國鋼質漁船,提高耕海牧漁水平,發展海洋經濟。目前為止,全鎮擁有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1家,上千萬元的企業7家,全鎮產值達5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共有72家。今年上半年,鄉鎮企業總產值9.61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5.86億元,農業總產值0.9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37元;全鎮財政收入3320.9萬元,其中國稅收入967.9萬元,地稅收入2353萬元。
民俗風情
前人這樣描述石碼鎮:“南漳名勝地,石碼更稱雄。金廈如襟帶,澎台接艦艟,街衢夸洞達,��慶盈豐。一自海氛息,安歌樂土中。”這裡的民間文藝豐富多彩,薌劇、錦歌、布袋戲影響彌深,文藝創作活動百家齊放,娛樂活動場所推陳出新。這裡的教育源遠流長,上溯宋代,學館、家塾,書院昌盛不衰,如今各種各樣的教育形式更如雨後春筍般到處開放。這裡的民間體育蓬勃發展,武術、龍舟、舞龍、舞獅、游泳、排球盛行不衰;田徑運動從學校社會發展並漸趨活躍。這裡的信仰中西並存,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共同發展。這裡的醫療條件優越,中西長足進展,1889年英國人便將西醫傳入。市區內現有醫院3家:龍海市第一醫院,有七十年歷史,集醫療、急救、預防保健和康復於一體,通過“二級甲”驗收;龍海市中醫院被授予“全國示範中醫院”,通過“二級甲”驗收;石碼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一級甲”驗收。還有市衛生防疫站和73家個體診所。
城鎮建設
低矮、破舊的市區,狹窄擁擠的道路,以及不堪重負的設施……古鎮舊區遺留的問題越來越制約著其經濟的發展,已滿足不了市民的生產、生活需求。如何脫下這沉重的歷史包袱,更好地發展城鎮經濟?近幾年,石碼鎮突顯區位優勢,樹立經營城市新理念,以舊城改造為重點,以新區建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據統計,2001年至今,石碼鎮新建城市項目有23個,占地面積804.4畝,共實施舊城改造11個拆遷建築,建成城市道路總長68.3公里,先後建成了多處環境優美、居住舒適的功能小區、花園等。同時外移城市重心,把多個建設項目移遷到城市外圍,為石碼新區的發展繪出了一幅多彩的畫卷。 在舊城改造中,石碼鎮堅持以完善城市道路網路建設帶動兩側舊城改造,以舊城改造帶動該區域基礎設施配套,大大調動了房地產開發商參與舊城改造的積極性,也使民眾居住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如解放北路兩側的紅樹林小區改造項目已成為集商業、娛樂、居住、休閒於一體的好場所,從而實現以創新機制來提高舊城改造開發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石碼鎮還組建工作隊伍來強化項目跟蹤服務。由鎮主要領導任總指揮,選派一名副書記負責總協調,其他鎮三套班子成員掛鈎1-2個項目,再由所掛鈎項目的領導自由選擇2-3名幹部作為項目工作組,負責對項目建設的全程跟蹤服務。
所獲榮譽
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鄉鎮”稱號並被評為“綜治工作先進單位”,被省檔案局評為“檔案達標先進單位”,被漳州市政府、軍分區評為“民兵預備役工作先進單位”, 被龍海市委、 市政府評為“綜治工作先進單位”、 “安全生產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計生工作先進單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