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國小簡介
新湖中心國小位於僑鄉石獅的湖東公園南面,創辦於1930年,歷史悠久。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新湖校園煥然一新。被泉州市授予“尊師重教”之鄉的新湖人,1995年僑親鄉朋,慷慨解囊,各界賢達,群策群力,共籌583萬元巨資,歷時11月建起宏偉壯觀的嶄新教學大樓。由原福建省委賈慶林書記親自題寫了校名“新湖學校”。
學校規模宏大,建築面積8147平方米,現擁有35個教學班,教職工78人,學生近2000人。學校教學設施設備現代化,現擁有25組實驗室、64座位語音室、美術室、音樂室、180平方米舞蹈室、體育室、兩間各有65台多媒體計算機網路的教室、多媒體電教室、創設全校38間教室的電視教學網路,設有48個網路終端,創設校園網路信息中心、教師多媒體備課室、圖書採用電腦管理,2000年元月獲“省100所圖書示範校”稱號。
幾年來,我們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實施素質教育,經全體教師辛勤耕耘,取得顯著成績:連續幾年榮獲石獅市、泉州市“文明單位”,被評為“福建省農村示範校”,2000年國家教育部確認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少先隊大隊榮獲“中國少年先鋒隊基礎建設省級達標單位”和“泉州市紅旗大隊”的稱號。
歷史沿革
1930- 1940 | 創辦了湖東學校民生學校(抗戰期間停辦八年) |
1948 年 | 創辦了鼎新國小 |
1952 年 | 並辦至石獅國小 |
1970 年3月 | 創辦新湖國小 |
1972 年 | 在現址蓋起新湖國小校舍 |
1989 年3月 | 石獅人民政符批准成立新湖中心國小 |
1996 年 | 翻建成現在的新湖學校校舍 |
1997 年 | 省教委批准為“福建省農村示範學校” |
2000 年1月 | 省教委評估通過“福建省中國小圖書館達標校” |
2000 年11月 | 國家教育部確認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
教學條件
該校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路教育可以使教學資源不受時空限制地迅速流通,給國小教育的發展帶來了無限生機。該校有較豐富的教學資源和長期積累的教學經驗,如何將這種優勢轉化為適合學生自主學習的網路教學資源?如何將學校的教學資源與各學科的實踐教學資源結合?這是開展網路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教學資源的網路化需要大量的設備、技術和資金的投入。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網路教學資源共享提供了便捷條件,資源共享是降低開發成本、優勢互補、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長期以來,該校作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在學校信息化方面進行了不懈地探索,學校以國家級的科研課題研究為依託,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加快學校網路建設,為教育信息化更快發展構建起更高的發展平台
校領導注重經費投入,為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狠抓隊伍建設,為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人力保證。創建了具有較完整的校園信息技術系統,如校園網路中心、電子備課室、多媒體電教室、電視演播室和圖書室,實現千兆主幹、百兆到桌面的交換速率,對外通過光纖與網際網路連線,實現寬頻上網,間間教室都配置網路連線埠、展示台和多媒體背投電視。學校已配置曙光伺服器,海量硬碟,實現網路視頻點播功能,為各班點播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二、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加快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套用
1、通過各教研組骨幹教師與電教組老師的共同努力,致力於教育教學軟體的不斷開發與修改,一年來,學校的信息資源庫有多媒體課件新增100多個,網路課件10多個,學科專題學習網站5個,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資源庫,實現了課題實驗課、公開課、平常課與信息資源的"整合",進而為實現全方位的課程"整合"提供信息資源及技術上的支持。
2、以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研究為龍頭,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該校領導統一認識到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學校信息化的主課題,制定了以國家級科研課題的研究為龍頭,帶動學校的日常教研活動,實現課題研究--課程改革--課堂教學"一條龍"工程,以此推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信息化戰略。
通過積極開展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進行國家級《基於網路環境下的國小學科學習模式研究》、《學科四結合》、 《電影實證課子課題--"與愛同行"》課題研究,並初見成效。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三、網路教學資源共享
網路技術的發展促使教育越來越走向社會化、全球化。網路教育不僅使校內的教學資源得以深入的挖掘,而且可以實現資源共享。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資源共享有三個方面:一是自身共享。信息資源的基本元素或稱素材是網路信息資源建設的基礎,這些資源的使用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在使用中不斷地豐富、修改、完善和再使用。二是與他人的共享,即在一定範圍內的共享,包括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群體與群體之間教學資源的交流與互動。三是全球教學資源共享。教學資源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任何人的知識獲取和增長都是在交流、互動和共享的過程中實現的。例如,該校負責組建的湖濱教委網站和資源庫,充分發揮中心校教育信息化的示範與輻射作用,為其它所屬學校的網路資源共享帶來便利和購買成本的降低。
實踐證明,校園網路資源的使用,大大加強了直觀教學的效果,提高教學效率,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創造教育的實踐。校園網的高速傳輸通道加上多媒體計算機,使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成為現實。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推進了信息化教育的進程。雖然該校在學校信息化實踐與探索中湧現出一些成果,積累了一些經驗和財富,但是,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學校信息化進程是一個漫長又力盡艱辛的過程,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與追求。
校園環境
學校安全重於泰山。把“安全無小事,時刻保全全”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形成了由校長負總責、分管副校長具體抓、其他領導配合抓、落實人員專門抓、突出問題重點抓、全體教師共同抓的安全工作格局。學校被評為石獅市“平安校園”。
傑出校友
吳新濤,男。著名的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科協主席、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理事會理事。
待補充
1.吳新濤,男。著名的物理化學(結構化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科協主席、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理事會理事。
2.待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