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石泉 男,1918年1月生,安徽貴池人,著名歷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武漢大學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民進湖北省委會主要創始人。
個人經歷
1938年9月被保送進入燕京大學學習。求學期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愛國熱情日益高漲。1940年1月,由於政局的影響,他中斷學業,先後在福建、江西等地參加工作,在江西南昌豫章中學任教時,接觸到英文本《西行漫記》深受感動,開始對中國共產黨產生了感情,認為中國共產黨為中國的解放事業開創了一條道路,不由得對中國共產黨產生了嚮往之情。1942年9月,燕大在成都復校,他隨即返回學校繼續學習。1944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歷史系,後入燕大研究院,師從著名史學家陳寅恪教授。當時,年輕的他關心時局,要求民主,深切地認識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腐敗,一直沒有中斷抗日救國的愛國運動,因此受到國民黨反動派的注意。1948年9月,由地下黨的妥善安排,奔向華北解放區,參加革命工作。
1949年2月,進入北平,在市軍管會屬下的文化接管委員會擔任軍管業務科聯絡員;同年5月至10月,在北平市華北高等教育委員會任職。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央教育部高教司留學生管理處擔任副科長、科長;隨後,去安徽阜陽縣回溜區參加“土改”工作隊。回京後,中央教育部開展“三反”、“五反”運動,被指定參加打虎隊;1953年1月,中央高教部成立後,調到教學指導司任研究員。1954年調入武漢大學歷史系工作。長期從事歷史地理特別是古代荊楚地理研究,建立起一整套有關古代荊楚地理的全新的解說體系,特別是在方法論上進行了創新,先後出版《古代荊楚地理新探》、《古雲夢澤研究》等4部學術專著,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992年12月,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4年當選為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學術根底深厚,治學態度嚴謹,對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全國歷史地理學領域享有較高的聲譽。
石泉於1951年3月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1954年春,他調來武漢大學後,受會中央委託,參加了以楊東純同志為首的籌建民進武漢市級組織的工作。先後任民進中央直屬武漢市小組組長,民進武漢市分會籌備委員會組織處副主任,民進武漢市第一屆委員會秘書長、第二、三屆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委員會常委、第五屆委員會主委。1954年建立了民進武漢大學支部。“文革”期間,包括民進在內的各民主黨派被迫停止活動,他曾被打成“黑幫”。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國上下呈現出一派新氣象,依據中共中央關於恢復各民主黨派正常活動的意見,在市委統戰部的大力協助下,各民主黨派紛紛重新開始活動,他參加了民進市委會工作組,參與對“文革”後的會員重新登記,並配合各級中共組織對於平反冤假錯案及“改右”做了大量工作。曾任武漢市第四屆政協委員,第五屆常委,第六屆副主席。1986年12月,根據民進中央的指示,民進湖北省籌備委員會成立,他被任命為主委,除了負責民進武漢市委會的工作外,還在湖北省的部分重點城市相繼建立了民進組織。1988年2月,民進湖北省委會正式成立,他歷任民進湖北省第一、二屆委員會主委,1997年5月至2005年4月任民進湖北省第三、四屆名譽主委。曾任民進中央第七、八、九屆委員會委員、常委。湖北省政協第六屆常委,第六、七屆副主席。全國政協第七屆委員、第八屆常委。
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多年來他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指引下,團結會內外同志合作共事,帶領廣大民進會員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進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湖北省和武漢市的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獻計獻策。他提出的“下屆全國政協委員中應增加從事基礎教育、有代表性骨幹教師人數”、“京九鐵路湖北段沿線五六十處古文化遺址的保護問題”等提案,得到了有關方面的重視和採納。在多次“雙月座談會”上,他的意見和建議受到省市領導的重視。
石泉主委於2005年5月4日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