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峰值論

石油峰值論

“石油峰值”源於1949年美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哈伯特(Hubbert)發現的礦物資源“鐘形曲線”規律。哈伯特認為,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點;達到峰值後該地區的石油產量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這是石油峰值理論的核心。

產生

據了解,石油峰值問題真正進入公眾視野緣於兩個經典預測。
1956年,哈伯特大膽預言美國石油產量將在1967年-1971年達到峰值,以後便會下降。當時美國的石油工業蒸蒸日上,他的這一言論引來很多的批判和嘲笑,但後來美國的確於1970年達到石油峰值,歷史證明了他預測的正確性。
愛爾蘭地質學家坎貝爾發展了石油峰值研究。坎貝爾曾在BP、殼牌、菲納財團、埃克森和雪佛龍等大石油公司擔任首席地質學家和副總裁。他繼承了哈伯特的理論,繼續研究石油峰值,並成立了石
油峰值研究會(ASPO)。
1998年,他與法國石油地質學家Jean Laherrere發表了《廉價石油時代的終結》,在油價還十分低迷的時候得出廉價石油時代必將終結的結論。近來的高油價似乎驗證了其結論,這也使其成為另一個經典的預測。隨後,關於石油峰值的研究也在全球擴展開來。

“後石油時代”之爭

實際上,儘管人類很早就發現並利用石油,而真正的“石油時代”始自1859年美國人愛得溫·德雷克,在賓夕法尼亞州打出的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然而,石油時代還能持續多少年,目前在石油時代處於什麼時期,後石油時代是否已經來臨,是眾多學者及世界極為關注的問題。而關於後石油時代的含義,目前國內外的學者並沒有給出清晰的界定和描述。一般來說,可以從生物學、供需、峰值論等角度綜合給出“後石油時代”的含義。
首先,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事物一般要經歷孕育、生長、強壯、衰老和死亡的生命過程,某個油區或油田的石油勘探開發等一系列的生產過程也是如此,一旦經歷由強轉衰的過程和“衰老”、“死亡”兩個生命階段即可定義為後石油時代。
其次,從供需角度來講,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石油的需求迅猛增加,而產量卻沒有因技術、投資而有大的增長,供需缺口逐漸加大、矛盾凸顯,又暫時沒有新能源來彌補這個缺口,此時人類就是處在後石油時代。
再次,從峰值論角度來講,石油峰值是指某一區域(全球、地區、國家、油區等)石油產量的最大值及其來臨的時間,後石油時代始於產量達到峰值之時,是指產量到達峰值並轉入下降的整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隨著新能源的接替有可能延長。後石油時代下,易開採、低成本的石油資源越來越少,難開採、高成本的石油資源越來越多。
事實上,根據國際能源機構對全球800多家油田的調查顯示,許多大型油田已經過了產能最為旺盛的黃金時期,產量正在以超出之前預期一倍的速度迅速下降。此外,全球有大約66個國家的石油產量已經跨越了石油峰值的預定產量。
從19世紀中葉到21世紀,石油勘探技術已從依賴油苗和地面構造尋找發現油氣發展到依靠尖端地球物理工具和地質模型來找油找氣,並採用高技術鑽井和生產油氣,但是石油、天然氣的勘探以及生產形勢並不令人振奮,進入後石油時代已是毋庸質疑的。

“石油末日”之說

“石油末日”還很遙遠?近年來,對世界石油產量影響最大的就是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限產保價,這個從1980年代中期一直持續到現今的主流政策,人為地降低了已開發油田的產量,使它們長期有相當大數量的“剩餘產能”。
前蘇聯的解體和隨之而來的原成員國的大動盪,使主要產油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亞塞拜然產量大幅度下降,直到現在其增儲上產的進程仍受到相當大的阻礙。
除此之外,另一非OPEC重要產油國墨西哥,國內不同政治勢力都把國家石油公司(Pemex)當成“搖錢樹”藉以爭取選票,卻使其成為全國最大的負債戶而無力投資產能,導致墨西哥石油產量長期徘徊,並在2004年後出現每年3.12%的負增長。
現在資料說明,常規石油資源還有將近一半沒有開發利用;另一方面非常規的石油資源、油氣資源,還有相當的數量;同時還有遠期的,碳氫水合物這樣的碳氫化合物等,儲藏量還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從地質條件上來看,還不能說已經到峰值或不能增產了。
早在2006年9月,沙烏地阿拉伯國有企業、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高管曾發表演講稱,以目前的開採速度而言,全世界還有100多年的充足原油儲量。
這位高管在OPEC召開的一次研討會上也曾表示,全世界只開採了1萬億桶原油,約占地球5.7萬億桶總可開採原油儲量的18%。“這一事實本身就令石油產量即將達到峰頂的理論站不住腳,大家不必對未來石油供給問題憂心忡忡。”以目前的開採速度來看,剩下的4.5萬億桶原油儲量應該能持續供應140年。
此外,不少反對“峰值論”的人士堅持認為,世界石油資源是豐富的,北極、深海和油砂都存在人類可以利用的大量石油資源,石油相關技術的進步會打破所謂“峰值”的預言。
美國地質調查局也樂觀地認為,世界石油與天然氣資源量為33450億桶,剩餘石油儲量足以輕鬆滿足2020年前的需求。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高級主管馬克·諾蘭日前援引美國地質勘探局的數據說,全球常規可開採原油超過3萬億桶,對重油等非常規石油的開採可使全球可開採原油量增至4萬億桶,而全球目前僅開採了1萬億桶原油,因此“石油末日”還很遙遠。

操縱石油價格的“噱頭”?

有分析人士認為,小布希政府上台後,為了推動石油價格、增加國際市場對美元的需求以及更加牢固美元的主導地位,美國繼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後,又重新拋出了美石油地質學家哈伯特的“石油峰值理論”。
在2002年7月的石油儲備討論會上,愛爾蘭地質學家坎貝爾指出,全球石油供給最早將於2010年達到巔峰,然後開始走下坡路。隨後美國布希政府的能源政策顧問、美國能源投資銀行家馬修·R·西蒙斯在2003年的石油峰會上指出,由於石油峰值將臨,其後果將是毀滅性的,因為世界還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顯然,這些輿論為日後石油價格的飆升找到了“由頭”。
與過去的“石油峰值理論”截然相反的是,美國去年又拋出了美國政府科學家的北極資源政府評估,表示北極地區擁有900億桶的未探明石油儲量,“占全球未探明可採油氣資源總量的五分之一強,從而確定了其作為石油巨頭最後主戰場的潛力。”
該分析人士認為,無論是“北極說”還是“峰值說”,都是西方財團操縱石油價格的“噱頭”。資源的分布不均,包括資源的各種形式的壟斷,國家壟斷、大財團壟斷或者長期的帝國主義瓜分形成的勢力範圍,使石油資源的投資受到種種的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想非常輕易的大量的增產是不容易的。
20多年來,世界石油儲產量增長的勢頭是被人為的因素壓低了。從石油地質上看,全球油氣儲量仍有很大的增產潛力。按照美國地質調查所2000年所作的資源量測算,全球儲量在約30年內有再增加1倍的可能性。
許多人在“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最終會枯竭”的正確前提下簡單的輕信了一些石油在近、中期將在達到峰值而後走向枯竭的結論。這種悲觀的認識已在相當大的範圍內流傳,從而容易接受油價將有更大漲勢的宣傳。
從理論上說,石油已經是稀缺資源,且行將枯竭;從市場上看,油價不斷上升;兩者之間似乎在互相證明彼此的正確,結果致使泡沫越鼓越大,油價越來越高。因而,就連某些峰值論的倡導者也不得不承認這類認識是油價大漲的“幕後推手”。

我國學者的看法

目前,不同機構和學者對何時達到石油峰值說法不一。
我國學者對石油峰值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我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翁文波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提出了著名的“泊松旋迴”模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油氣田儲量、產量中長期預測模型,通常稱之為“翁氏模型”。
由於具有生油條件的源岩在地下空間的分布是有限的,蓋層的地下空間分布也是有限的。地下的石油決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是有限的,預測的石油資源量決不是可以找到的石油儲量,有限的石油資源總有耗盡的一天。
目前或今後若干年的石油產量尚可滿足人類的需求,但不斷提高世界石油產量將成為無法實現的良好願望。正如世界上開發多年的老油田早已過了產量增長的黃金歲月,現已衰老,步入減產期,世界石油產量必然存在峰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