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峰值理論

對我國來說,石油峰值的意義更加明顯。 這樣一對比,石油峰值對我國的意義就非同一般。 從歷史上看,石油峰值理論實際上是資源耗竭理論的一個延伸。

石油峰值理論Peak Oil Theory

是研究石油枯竭的問題。石油峰值理論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儲量、產量及各作業量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是確定國家石油安全戰略,科學制定國家石油政策的基礎理論之一。

石油峰值理論原本是一個油田開發規律的地質學模型,上世紀50年代用來研究美國最早石油省份的開採情況,後來被推廣到全球石油生產規模的變動曲線,並逐漸發展成為石油峰值理論。石油峰值的政策意義是明顯的:世界石油開採量超過峰值後,意味著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能源進入衰竭階段,石油資源的稀缺性會增加,從而對世界經濟發展甚至穩定都會造成嚴重影響;而為了應對石油峰值所面臨的問題,一方面要節約使用石油資源,儘量向後推遲石油峰值的到來,另一方面也要早日著手,以適應“後石油峰值”時代的能源格局。

對我國來說,石油峰值的意義更加明顯。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國石油需求規模不斷擴大。當然,儘管我國石油需求規模不斷增長,但到一定階段後增長也會趨緩,最終出現石油需求峰值。這樣一對比,石油峰值對我國的意義就非同一般。如果我國石油需求峰值出現在世界石油產量峰值之前,石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空間就相對較大,我國面臨的石油資源約束就會較小。相反,我國未來將面臨石油資源不足的“硬約束”。
從歷史上看,石油峰值理論實際上是資源耗竭理論的一個延伸。1967年,《經濟成長的代價》一書中曾發出警告:“西方的繼續經濟成長將使我們進一步失去美好的生活。”1972年,著名的羅馬俱樂部發表了報告《增長的極限》。它的一個主要結論是:在未來不到100年的時間裡,如果傳統意義上制約世界發展的物理、經濟或社會關係沒有太大改變的話,社會將耗盡基礎工業發展必需的不可再生資源,伴隨著資源耗盡過程的將是資源價格的高漲。這些觀點被稱為悲觀發展觀,既提醒了世界,也被一些樂觀的觀點所批評。
就石油領域來講,石油峰值的受關注程度與國際油價存在明顯的關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際油價下滑,石油峰值論調變得比較沉寂,而持批評態度的樂觀派觀點占了上風。但石油峰值論調並沒有因此而消失。進入新世紀以來,國際油價的上漲又使得石油峰值聲名鵲起。
儘管石油峰值的政策意義非常重要,但它面臨的挑戰也不少,特別是在方法論上面臨很大困難。由於石油峰值的最終確定不僅取決於石油儲量和開發技術,還受到油田發現的隨機性、石油需求、投資周期等的影響;石油儲量狀況、國際油價、石油節約和替代技術進步等關鍵變數之間是緊密聯繫的動態系統,使得石油峰值是一個內生的變數,石油峰值的確定非常困難。另外,石油峰值的幾何形態(是陡峭的“峰”還是平緩的“坡”)對其政策意義也具有很大的差別。為此,我們一方面對石油峰值要保持冷靜,不能輕易信之,更不能誇大其詞;另一方面要對其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更不應輕易否定、不屑一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