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槽村[湖南省冷水江市三尖鎮下轄村]

石槽村[湖南省冷水江市三尖鎮下轄村]

石槽村位於湖南省冷水江市最南端的插花地帶,西與新化縣的石衝口鎮接壤,東南與新邵縣的龍溪鋪鎮、大新鄉、大形山農場毗鄰。因處在兩座海拔上千米的石山之間的窪地而得名。該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2151人,系三尖鎮唯一的新農村建設試點村。

歷史文化

石槽村遠景圖 石槽村遠景圖

石槽村位於 大乘山 腳下,是古梅山地區開發最早的千年古村,有“千里梅山第一村”美譽。隨著三尖鎮政府的遷入,這座歷史底蘊深厚、享有“千里梅山第一村”的小村莊煥發了新的生機,村民走出世代居住的老屋木門,在太石線兩旁建起了一棟棟別致的小洋樓,成為當時全省小城鎮建設的典範。在《 全宋詩》 則收錄了章惇的一首名為《過石槽鋪》的律詩。石槽鋪是其地就是現在的石槽村。其詩曰:

瘴靄潛消瑞氣和,梅峰千里沁煙蘿。

人逢雙堠雖雲遠,路在好山寧厭多?

啼鳥叢篁傳木杪,瀑泉碎玉激岩阿。

欲留征馭遲遲去,公檄催人不奈何。

基礎設施

道路是農村發展、民眾生活改善的骨架。新農村建設開展以來,石槽村村支兩委,帶領村民向上申報項目、籌集資金,向下發動捐資、義務出工,對所有人行便道進行硬化,並新建和硬化了2.5公里通村公路,尤其進村和上山馬路的修建,更為村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

石槽村占地雖小,但卻公路四通八達,省道冷邵線、太石線和漣漵線貫穿全村,市級公路冷三路和鎮級公路縱橫交錯,是公路客運南下廣州、深圳的必經之地,是冷水江市、 新化縣 和新邵縣的重要交通樞紐。該村現已建有兩座中國移動發射基站,實現了移動通話無盲區的目標。走進石槽村,映入眼帘的是寬敞整潔的進村大道,放眼望去,各種水泥人行便道蛛絲般延伸至每個角落,三兩村民愜意的徜徉在村頭巷尾,或挑擔、或騎車、或談笑,再也沒有以往“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的糾結。走到村尾,說話間,村民周大姐挑著滿滿一擔大白菜,沿著新修好的下山馬路,晃晃悠悠走來,她用樸實的話語告訴記者“以前上山只有一條‘雞腸’小路,莫說把東西運下來,就連在路邊歇腳、讓人的地方都沒有,尤其下雨,總要滑倒好幾個人。”

石槽教育

石槽村積極改善農村文化教育設施,提升民眾思想文化素質,以農家書屋和遠程教育網點為基礎,建立圖書借閱機制,在現有的1300餘種圖書中,農業知識、文化典籍、網路知識、土木建築成為村民們愛不釋手的書籍;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興建村級文化廣場,農忙之餘,來到廣場跳跳舞、打打球、聊聊天、曬曬太陽已成為村民新的娛樂方式。

站在新建中的石槽國小,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吸引了大家。如今的石槽國小,已經完成教學樓的建設,近五百名學生搬進了新教室。下一步即將修建綜合大樓和操場,屆時石槽國小將成為三尖鎮唯一的完全國小。同時,村支兩委通過多方協調,在學校後面預留了30畝土地,保障學校今後的擴展。

石槽現狀

以前由於村里衛生沒有專人保潔,也沒有建立長效的清掃機制,村容環境總是給人一種髒亂差的感覺,尤其是陳年垃圾堆積,一直是村裡的老大難問題。去年來,石槽村積極推行垃圾清運和環境衛生整潔行動,發動全村男女老幼,採取“個人自掃門前雪”、全村大掃除和專人清掃相結合的方式開展衛生保潔。通過集中清掃,全村的陳年垃圾全部清除了;通過居住區域衛生包乾,衛生整潔行動的成果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通過專人保潔,實現了衛生工作的長效發展。泥濘坑窪的道路、垃圾成堆的房前屋後,似乎一夜之間成為了人們腦海中的印象。

日漸西沉,太陽能路燈發出柔和的光芒。“雖然我們沒有處在‘兩片一線’重點建設區域,也沒有很強的經濟實力,但我們更要克服各種困難,建設好自己的小天地。”在結束採訪時,村支書拿出一張村級發展規劃圖,充滿信心的告訴記者,“再過一段時間,歡迎你們再來,石槽村會在新農村建設中不斷發展、不斷前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