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化

石文化

天然文化石是開採於自然界的石材礦訂,其中的板岩、砂岩、石英石,經過加工,成為一種裝飾建材。天然文化石材質堅硬、色澤鮮明、紋理豐富、風格各異,具有抗壓、耐磨 、耐火、耐寒、耐腐蝕、吸水率低等特點。

人類一出現就落到了以石頭組成的岩石圈上了,經過與石頭漫長的磨合,不斷成長。那時人們站在石頭上,砍砸著石頭、打磨著石頭,用加工過的石頭狩獵、耕耘。人類一天天的強壯。人們面對著天上的太陽、群星在思考、在問一個個為什麼?石頭可以給人們各種各樣的啟發,使人的大腦也越來越發達,成為了萬物之靈長。人們在磨石頭時,磨出了寶、磨出了玉。飯吃飽了,狩獵、耕耘不用石頭了。自然薄石而厚金,“貴玉而賤石”了。社會發展了,“何必易雕宮於穴處,反玉輅於椎輪者乎?”更何況玉有五德,非經琢磨不能成器,更能顯示人的能力。清代的乾隆皇帝還在“靜清齋”里放了用漢白玉雕制的仿天然湖石的“觀悟石”,聯釋為“憑觀悟有術,妙理契無為。”真是有錢難買“金鑲玉”。將人定勝天演繹到了極致。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精神的追求是無際的,人從自然中來,在自然中不斷的汲取營養,真正的藝術都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璞石與金玉是源與流,返樸才能歸真。中國的石文化在漫成的歷史長河中或以自身的多彩多姿向世人展示自然的奧妙和人生的哲理,或做為其它藝術的醍醐饕餮,源源不斷的為它們提供著創作的靈感。
陶淵明醉臥醒石,面南山而思;道生坐白蓮池而眾石點頭;蘇軾古盆供怪石;米芾執笏拜石丈;鄭板橋筆下醜石出雄出秀;蒲松齡石清虛笞惡抒情。石頭中迸發著文化,所以“石不能言最可人。”
可能是人們“以石悟道”而“得意忘言”。中國石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文字記述還是遠遠不夠的,翻開中國文化史,由於人們對石頭習焉不察往往得意忘言。著述文字寥若晨星,雖然宋代杜綰有《雲林石譜》,明代林有麟《素園石譜》傳世,但年湮歲遠。筆記文章也不免以訛傳訛。由於石理石論零星散布,不便一般愛好者檢閱。
中國石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文化的典籍汗牛充棟,現在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地球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中究竟有多少種石頭,究竟有多少雅石,是不能不感慨的說還沒有哪個人能說得清楚。人的心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可以盡虛空彌六合。一石一人一世界,面對千姿的石頭,面對百態的人生真可以說是罄南山之竹也罕陳其妙。所以我們只能以明石理的辦法來補漏一掛萬的缺失。願有志者和我們一起進行更多探索。
覓石、玩石、藏石到“以文化石”。石文化一個新的時期來到了。室無石不雅,園無石不秀不需要什麼探討,而賞石做為一個藝術門類卻是需要永遠的求索升華。品石無盡意,以文品石,賞石進入了石無文不雅的時期。讓“舊時王榭堂前燕”的舊有的貴族賞石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讓賞石活動做為社會和諧的一個音符。是我們責任與心愿。
希望通過石文化的雅化作用,大家能對自然的造化更為興嘆,從載道的雅石中獲得愉悅,從雅石中獲得精神財富。仁者樂山仁者壽,賞石清心,賞石怡神,賞石長壽。希望通過大家與我們一起分享石文化給人們帶來的心清、神怡、壽長。
要更詳細的了解有關石文化的內容,可閱讀《中國石文化》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