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扁頭[文學作品《石扁頭》]

石扁頭[文學作品《石扁頭》]
石扁頭[文學作品《石扁頭》]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內容簡介:《石扁頭》是文化作品集。主要描寫土樓風光,挖掘和弘揚土樓文化,同時抒發了作者到各地採風的感受。還有一些內容是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悟,以及對社會新聞的評論。全書以弘揚社會主旋律和刻畫人間真善美為宗旨,表達作者對生自學成才的熱愛之情。 為此書作序的福建師大文學院孫紹振教授已近80高齡,在百忙之中還給弟子作序,著實讓學生感動不已。另外,作為老鄉的中國作協書記處原書記張勝友,也撥冗賜序言。

介紹

《石扁頭》(江文明)作家出版社

石扁頭/江文明 著.——北京:作家出版社

2014.3(中國文學創作出版精品工程叢書)

ISBN 978-7-5063-8958-6

Ⅰ.石…Ⅱ.江…Ⅲ.文化綜合作品集—中國—當代Ⅳ.I296.508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13)

書 名:石扁頭

作 者:江文明

出 版:作家出版社

開 本:880×1230 1/32

印 張:7.8印張 150千字

印 數:0001-1500冊

版 次:2014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書 號:ISBN 978-7-5063-8958-6/I.819

本冊定價:30.00元

由全國著名文藝理論批評家、作家、幽默家,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博導孫紹振先生和著名報告文學家、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原書記張勝友共同作序的散文集《石扁頭》於2014年3月底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共分“土樓情懷”、“風光攬勝”、“生活百味”、“人生感悟”和“世相評彈”五個部分的內容,是作者繼《土樓裝飾了我的夢》之後的第二部散文集。該書一面世,受到了讀者的肯定和好評。

作者簡介

江文明,男,福建省永定縣人。1970年10月生。福建師大中文系畢業。中學高級教師。中國散文學會會員、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龍巖市作協理事、簽約作家。出版《土樓裝飾了我的夢》著作,參與編寫《土樓酒歌》、《土樓·客家》等書。作品曾獲“旅遊杯”全國徵文一等獎。

點評鑑賞

如畫的寫作意境

——讀江文明的散文集《石扁頭》

文:山西 沁寧

福建土樓是中國古建築中神奇般的山村民居建築,已經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早想前去參觀一回,卻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有成行。如今,意外得到福建作家江文明創作的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散文集《石扁頭》,自然欣喜萬分。這本書的封面圖案正是那結構精巧、富有藝術特色的土樓建築群。這些圓形或方形的土樓坐臥在群山懷抱中,旁邊有一條彎彎曲曲的山路延伸向遠方,隱沒在深山茂林中。樸素典雅的封面,配上充滿鄉土氣息的書名,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本散文集和土樓有著密切的關係。我仔細閱讀了書里的篇篇錦章,完全被作者所勾勒的如畫般的意境深深吸引。

作者江文明生在土樓,長在土樓,他的故鄉是永定金豐里的南江石扁頭,故鄉的山水滋養了他,故鄉的勤勞樸實的民風感染了他,故鄉的獨特建築激發了他。近幾年來,他創作了大量以土樓為中心並向外拓展擴散的散文。“石扁頭”作為書名也作為此書的開篇之章,生動地說明故鄉就是他的寫作基石和重要元素,字裡行間流露著他對故鄉的濃濃的感激之情。我就異常納悶,他如何能有如此廣泛而圓熟的題材述諸筆端?又是什麼自信讓他大膽使用了這一樸素的書名?

讀了《石扁頭》後,我才悟出其中的原因和它的特色所在。

首先,他的散文如行雲流水,就像詩意般優美,讀他的散文,如行走在畫中。

江文明在描寫土樓和土樓有關的篇章中,採用了畫面式的散文筆法,無論是寫小時候的記憶還是描寫當下的風景,他總能用一段章節或幾句話勾勒出不一樣的風景,讀者能從中讀出聲音和色彩,這種寫法不是說明文,裡面加入了作者深厚的感情元素,是作者對他所描寫的事物的感受。跟著作者的筆墨,我們能領略得到客家人那種濃濃的生活氣息。

比如第一篇文章的開頭寫道:“從湖坑到南溪參觀土樓長城,有兩條路,一條是窄小的舊路,一條是新鋪的水泥路。在新路與舊路的中間,一條寬闊的溪流蜿蜒穿過幾個村莊歡奔而去。公路與溪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川’字。石扁頭就位於‘川’字的胸腹處,是南江村的村頭。”幾句樸素無華的文字,就把一幅畫——確切地說,是一幅視頻截圖,呈現在讀者面前。畫面由遠而近,準確地告訴人們石扁頭的地理位置。這種由遠及近的寫作方法並不陌生,但他用得恰到好處。

文中這樣精彩的描寫有多處:“夜幕降臨以後,石扁頭一片喧鬧,千萬隻螢火蟲挑著閃閃發光的燈籠在空中飛舞,引來許多捕捉它們的小孩,在耀南樓門外的水田裡,大人們握著松光火把在扎泥鰍,旁邊跟著幾個童子在瞧熱鬧;這時,石拱橋下也不寂寞,遠遠近近都有人影晃動,他們都是去釣夜鰱的。黑夜,使石扁頭像一個蒙著面紗的貴婦,神秘動人。”這樣描寫,有聲音,有圖像,有場面,還有夜的色彩。我仿佛聽到了客家人喧鬧的語音,看到了繁忙的夜景;還有:“清涼的晨風中,飄來農人催牛的吆喝聲,膘壯的水牛睜著惺忪的眼睛,邁開懶散的步子,咕咚咕咚地踩過屋橋,聲音別樣動聽。”

書的另一個顯著特點是:每一篇文章看似互不關聯,但又是緊密聯繫的。他用“縱”和“橫”的方式,把內涵豐厚的土樓介紹給大家。在“縱”線上,他選取了土樓的某個點來敘述,如《又憶老窗》中的老窗,他寫道:“我的童年是在石扁頭度過的,那裡的土樓有井有狗有嬉鬧,許多東西都成為我永久的記憶,其中包括曾經十分親近的老窗。”作者寫夏天在老窗下,父親為母親扇扇子:“古舊的扇子扇來了一陣陣涼風,也扇給了父親對母親滿滿的愛。”而抒情主人公“我”,“正是沐浴在父親的扇風中長大,每回父親扇扇子,都極其用力,在噼噼啪啪的扇子的起落中,我們幾個孩子享受到了父親無私饋贈的清涼,做了一個又一個香甜的美夢。父親疲憊而高大的身影,不知不覺定格在了老窗上。”還有《水缸》中的水缸,作者每次回到土樓,“朦朧中,我依稀想起了與水缸親密接觸的一些陳黃舊事。”“在土樓一帶,水缸雖然是村民家中的一件普通器物,但它和鍋頭一樣,在客家村民的心目中已經超越了現實意義,象徵一個家庭的正常生活,寄託著一種感情、尊嚴。”這些對土樓的局部描寫,融合在他所選取的童年片段的記憶中,無論是情還是景都是當地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平凡的文字,包含著他對故鄉深厚的感情。

在《大班戲》里,他道出了和別人不一樣的感受:“其實戲也有戲的特色,戲猶如人生,有兩個美的極致,一是喜悅,一是悲涼。常常是悲涼被藏的好遠好遠,人們最終見到的是喜悅,而我看戲,偏偏只看到喜悅後的悲涼,故而總有一種敬畏感。”從文字隱含的深意中,我讀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切思考,並從這一簡單而樸實的哲學命題中,體悟到了一個散文作者深邃的思想境界。

再說“橫”線的使用,在敘事寫景中,他用時間跨度來介紹土樓。他寫土樓的不同的季節,寫土樓的“現在”和“將來”。在《土樓秋意》中,他用一句話點出秋天:“不覺間,又是一年秋來臨。”多么簡潔的開頭啊,清麗,秀氣,把讀者的思緒一下子引入到秋天當中來。在文中他還娓娓道來:“細細的葉脈乾澀地暴出筋骨,沒有了蔥蘢的生機。竹葉斑駁滿地,與濕濕的泥土和其它雜葉混在一起,顯得很是悲壯。”作者描寫季節的景物,不僅能很好地進行脈絡梳理,而且還將動的物體映襯在靜的背景下,因而呈現出一種唯美的畫面。

有時候,他又把視角拉得很遠,以全局的視角切入,充分把握事物的巨觀整體,這表現在《懷望土樓長城》《老家新顏》《再會承啟樓》等篇章中。譬如,“懷望南溪,讓我親切感受到了歲月流轉的力量,它改變了土樓長城的容顏,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南溪土樓的酣夢,注定會被一撥又一撥的遊人那輕快的腳步驚醒。”

值得再提的是,江文明的散文喜歡選取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組鏡頭來做文章。他在筆墨間用心打磨,把文字色彩鑲嵌在文章中,為讀者呈現一幅幅優美的圖案。通觀全書,他的文章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娓娓道來的講述,讀他的散文猶如踏著青草,沐浴在春暖花開的陽光之中。

作為作者情感的載體,《石扁頭》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其中除收集了和土樓有關的一些篇章之外,還收錄了作者大量對現實生活和社會現象深入思考的文章,比如《羊角花》《事情有時很簡單》之類的,還有一些近幾年來他外出旅遊的寫景散文。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文章,在他的筆下,都寫得雋永靈動,流露出一種自然貼切的美。透過文章,我看到了客家人那種恬靜平和的鄉村生活情景,更領略了客家人那種古老的文化內涵和古樸的客家文化,也看到了客家人由原來封閉的生活逐漸向世界敞開了大門。

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是作家生活經歷和情感的升華。從《石扁頭》中不難看出江文明是如何從一件普通的生活瑣事中提煉出文學作品,然後寫出內蘊,寫出感情,寫出精彩的。這對於一個喜歡寫作又苦於無題材可寫的寫手來說,無異於有積極的啟發作用。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古代客家人的勤勞智慧成就了福建土樓這一建築奇葩,如今在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又湧現出江文明這樣的散文家,不能不說是一種機緣和巧合。無須諱言,《石扁頭》不愧是一本非常有地域特色的精美散文集。 (2014、4、2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