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崗國小[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崗國小]

石崗國小[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石崗國小]

石崗國小於1936年在滋德堂內創辦,當時屬於“國民學堂”,1997年被評為區一級學校,學校正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石崗國小原名滋德學堂,創辦於1936年,校址設在石崗村的張氏大祠堂——滋德堂內,當時的辦學形式是私塾與“國民學堂”,兩者並存。1978年,廣州市政協委員、番禺榮譽市民、旅港耆宿張耀宗先生秉承著“同心同德、建設家鄉”的心愿,率先捐資辦學,在石崗村後的一座小山崗上選址,建築22個標準教室的教學樓,學校易名為石崗東學校,最後定名為石崗國小。1992年,學校對教學樓進行全面裝修。1996年,學校新建教學設備樓和教師宿舍。1998年,學校新建美心教學樓。現在,學校占地面積12419平方米,建築面積5073平方米,學校擁有一流的校舍建築。教學設備也是一流:電腦室頗具規模,共有586多媒體電腦60台,達到上級要求國小1台/15人的標準;電教室配備電腦、實物投影儀、大螢幕展示和150個座位;自然實驗室按省一類器材配備標準配齊,儀器齊備,標本多樣;課室配備實物投影機、2台電視機和VCD機。
1997年,石崗國小被評為番禺區一級學校。目前學校共有1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人數889人。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教學經驗豐富。現有教師人數43人,其中高級教師7人,一級教師20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一貫以來,教師隊伍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學校領導注重課堂教學效益,深入課堂教學的第一線,積極參與素質教育的探討、實施,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學校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實績,每年的教學質量均達“優秀”檔次,躋身石基鎮教學質量的先進行列,學科競賽屢獲捷報。

辦學理念及取得成就

學校秉承“公、誠、勤、朴”的校訓,確立“德育為首,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教之道,德為先”學校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別開生面地開展“三講兩思”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實踐活動,廣泛深入開展公民道德建設活動,培養品德優良,人格高尚的、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人。學校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堅持依法治教,科研強校,民主決策,科學管理。學校注重教師基本素質的建設,進行校本培訓,鼓勵教師參加提高學歷進修和繼續教育的學習。據統計,1998年至今,學校有1人獲得廣州市先進工作者稱號,有7人獲得番禺區先進工作者稱號;學校4次被評為番禺區文明學校,1次被評為番禺區“構推”先進工作單位,2個班集體被評為番禺區先進班集體;有4名學生被評為廣州市三好學生,有9名學生被評為番禺區三好學生。
石崗國小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必須以科研為導向,推廣學生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今年,石崗國小在石基鎮教辦“創新教育”課堂教學研究的統一部署下,結合實際,樹立“主體與發展”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充分吸納課堂整體改革的新成果,站在最高的平台上重新審視學校目前的課堂教學架構,全面實施“學生自主探索”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開展了一個個活生生的課例研討展示,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得到長足的提高,學生的素質和素養也漸進式地穩步發展,得到石基鎮“創新教育”課題組同志的充分肯定。教學相長,最近,四年級數學比賽得到石基鎮的第一名。每年舉行的石基鎮小學生繪畫比賽,學校都獲得一等獎。廣州市小學生“科技小星星”科學探究成果展示,“神秘的陀螺”獲前十名,成果展品代表番禺區送往廣州市參展。番禺區中國小教師網頁製作大賽獲二等獎。

廣州國小名錄

廣州,簡稱穗,別稱羊城、穗城、穗垣、仙城、花城;解放前舊稱省城。地處中國南方,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緣,西江、北江、東江水道在此匯合,瀕臨南中國海,珠江入海口,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廣州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被稱為中國的“南大門”。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此同時基礎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建立了許多教育優良的國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