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如寶

四是擴大複種面積,擴大二、三季種植面積,1970年全縣只有26萬畝二季稻,由於水利過了關,旱澇保收面積增加,到1973年全縣二季稻已擴種到40.3萬畝,如稻稻麥,稻稻油(菜)等。 科學用水:寸水活蔸,淺水分櫱,夠苗曬田,乾濕壯子等。 進一步完善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網,加強農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業務水平,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

基本信息

畢業於中央政法幹校。曾任湖南省衡陽市水利水電局副師級幹部。1971年調任常寧縣委副書記,主管全縣農業工作。1970年全縣糧食總產量3.149億斤,全縣農業總產值3875萬元。為了振興農業,他進行過實地考察,跑遍了常寧縣,走訪老農,與農業科技人員座談,一致認為常寧縣農業滯後的原因:水利尚未過關,旱澇保收面積占農田總面積的比例較少;土壤鹼化板結,大量低產田未改造好;耕作制度滯後,良種率也不夠高等。為此,他首先狠抓農田基本建設,夯實農田穩產高產基礎,1971~1973年共投資金1231萬元,投入勞力2937萬個,移動土石方1854萬方,到1993年全縣蓄水量達38066億立方米,比1970年新增蓄水量2756億立方米,旱澇保收面積達到40.18萬畝,比1970年增加14.01萬畝。其次是下大力氣改造低產田,如冷浸田、鴨屎泥田、大水田、鹼性田等,採取了開溝排水、疏通河道、摻施客土,增施有機肥料,3年,共改造12萬畝水田。三是推廣良種,引進推廣了朝陽系統、二九系統、威優系統、東方紅等系統。為了防止良種退休,增育了適合本地的優良品種,建立了自己的種子基地,形成一個良種系育傳系。四是擴大複種面積,擴大二、三季種植面積,1970年全縣只有26萬畝二季稻,由於水利過了關,旱澇保收面積增加,到1973年全縣二季稻已擴種到40.3萬畝,如稻稻麥,稻稻油(菜)等。五是廣辟肥源。一方面加大綠肥種植面積,因地制宜地大積土家肥,大搞養殖業,管好用好人畜、家禽的糞便,另一方面新建一個磷肥廠和一個氮肥廠,做到根據作物生長狀況,以有機肥為主,巧施化肥,合理搭配使用。六是加強作物科學管理。如水稻掌握好浸種時機,選好育秧基地,控制好育秧期等。科學種田,季節尤為重要,如插完旱稻過“五一”,插完晚稻過“八一”等。科學用水:寸水活蔸,淺水分櫱,夠苗曬田,乾濕壯子等。病蟲害的防治,特別是加強蟲情預報工作,做到以防為主,防治並舉,達到治早治小治了的目的,收割時,提倡細打細收,顆粒歸倉。七是建立一支農業技術隊伍。進一步完善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網,加強農業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業務水平,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由於正確地全面地執行了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要求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處理好糧、棉、油、麻、茶、煙、果、藥雜多方面關係,加之採取了上述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之全面豐收,一年一個新台階。農業總產值,1971年為5590萬元,比1970年3875萬元,增收1715萬元,增收率為44%,1972年總產值為7386萬元,比1970年增收90.6%,1973年農業總產值為8031萬元,比1970年增收107%。新形勢的,農業結構的日趨合理,農業科技日新月異,常寧市與全國一道闊步邁向新世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