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地錢

石地錢

石地錢,中藥名。為瘤冠苔科(石地錢科)植物石地錢(L.)Raddi的葉狀體。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血之功效。用於瘡疥腫毒,燒燙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葉狀體。

性味

味淡、澀,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消腫止血。

主治

用於瘡疥腫毒,燒燙傷,跌打腫痛,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瘡癤腫毒:(石地錢)鮮品配苧麻根或南瓜瓤,搗爛敷。

2、治燒燙傷:(石地錢)鮮品研粉(爛),加三黃散(中藥成方)等分,雞蛋清調敷。或鮮品加南瓜瓤,搗勻敷。(1-2方出自《湖南藥物志》)

3、治跌打腫痛:石地錢9g。煎服。並取鮮品適量搗敷患處。

4、治外傷出血:石地錢曬乾,研末外敷。(3-4方出自《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15g。外用:適量,研粉敷;或搗敷。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葉狀體扁平,二歧分叉的帶片狀,長1-4cm,寬3-7mm,先端心形,背面深綠色,邊與腹面呈紫紅色,沿中肋溝處生多數假根。氣孔單一型,凸出,孔邊細胞6-9個,4-5列。氣室數層,無營養絲。鱗片覆瓦狀排列,兩側各1列,紫紅色,半月形。雌雄同株。雄托圓盤狀,無柄,生於葉狀體中部。雌托生於葉狀體先端,柄長1-2cm,托頂半球形,綠色,4瓣裂,每瓣腹面有總苞片2枚。孢蒴球形,黑色;孢子黃褐色,表面具網紋,直徑60-90μm。彈絲長約400μm。

生長環境

生於石壁和土坡上。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區。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消腫止血。治外傷出血,跌打腫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