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石嘴山市是一顆鑲嵌在黃河之濱的塞上明珠,是寧夏第二大城市和重要的工業城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最北端,東臨內蒙古鄂爾多斯台地,西屏賀蘭山,南與銀川市接壤,北與內蒙古烏海市毗鄰,土地總面積5310平方公里。明《嘉靖寧夏新志》記載:“出銀川北行300餘里,黃河岸邊有一巨石,凸出如嘴”,石嘴山由此得名。秦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北擊匈奴,築萬里長城,
始設行政建制。石嘴山市成立於1960年,現轄大武口、惠農兩個城市區和平羅縣。境內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沙湖,賀蘭山岩畫、古長城遺址、古生物化石、北武當廟、平羅玉皇閣、鐘鼓樓、田州塔等文物古蹟熠熠生輝。
2007年,石嘴山市被國家確定為第二批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市,星海湖被國家水利部評選為全國優秀水利風景區。
作品原文
石嘴山,古稱石嘴子,因“黃河岸邊有一巨石凸出如嘴”而得名。南接首府銀川,北連內蒙古高原,歷為河套地區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咽喉”“鎖鑰”之稱。公元一九六○年建市,現為寧夏新型工業重地。石嘴山因山得名,因石而興。
我之石嘴,天運靈通,浸滔滔黃河之清流,沐鄂爾多斯台地之勁風,映長河落日之倩影,抒蒼茫大漠之豪情。中華瑰寶之地,秦皇帝年始成,漢曾設有廉縣,唐宋謂之定遠,西夏稱為定州,明代邊塞平虜。秦漢唐之渠系,惠、昌、滂之水涌①。康熙御駕西巡,清代邊貿頗豐,珍品漂洋過海開放之門打通,南來北渡石嘴,“水旱碼頭”氣盛②。塞上景致無限,民風淳厚有情,阡陌良田如畫,山之物產純正,紅果歷經千年,皮毛飲譽中東,陶瓷曾傳中亞,煤質內外轟動,萬畝水稻飄香,瓜甜果美進京。荷塘夜色絕佳,浩淼濕地仙境。馬蘭花開骨傲,黃沙漫漫成景,玉皇、武當寺廟,西北赫然有名。賀蘭長城蜿蜒,千姿岩畫天成,烽台依稀猶在,彰顯為國衷情。
我之石嘴,人傑地靈,得綿延黃河之靈氣,挾巍巍賀蘭之雄風,潤千載集腋之瑰寶,集萬年英雄之大成。沃野萬里通衢,英才演繹精誠。秦漢戰火頻仍,金戈北地涌動③,蒙恬河套戍邊,立下赫赫戰功。衛青劍指朔方,匈奴潰逃似風。渾懷墳塋為證④,雄姿恰似哨兵。碧血盡染沃土,忠心可昭月明。昭君萬里遠嫁,回首淚若泉涌。王維駐足塞上,盛讚漠煙日升。岳飛夢在賀蘭壯志震盪蒼穹。蕭公一夫當關⑤,力保千戶所城,盡殲虎狼之師,賜字“抗逆孤忠”。清官翰林、保字⑥,體恤百姓有功,廉潔勤勉為政,浩瀚史實留名。倭寇辱我江山,延安一木兼程,沖和、啟霖誠助;塞上風起潮湧,雙雙、天才赴死,石嘴大地雷鳴⑦。鮮血喚得禮花,迎來建國炮聲。誰為先輩謳歌?誰為先輩傳承?天地正氣永在,丹心永照汗青。
我之石嘴,山呼河擁,揚戰爭年代之激情,承大幹快上之東風,展前赴後繼之精神,爭共產黨人之英名。歷史鎖定一九六○,紅旗獵獵塞上,廿萬大軍雷動,齊聚亘古石嘴,建市創業留名。高節、孫昶稱勇,正喜、鐵輪奮爭⑧,歷史展露笑顏,新的一頁升騰。五湖四海集聚,艱難困苦忠誠。天地當作鋪蓋,沙暴掀翻窩棚,熱血驅散嚴寒,汗水融開河冰,眾手劈開頑石,鋼花飛舞長空,工業名城心鑄,捧出烏金成河。鋼纜越江過洋,鉭鈮世界爭光。兒女忠貞淚落,母親黃河揚波。誰為前輩鼓呼?誰為前輩頌功?英雄業績驚天,石嘴大地飛歌。
我之石嘴,激情涌動,述劉鄧渡河之艱難,煉狹路相遇之利鋒,挺三軍擊鼓之勇者,盼破釜沉舟之新生。新的世紀征程,風險挑戰倍增。資源優勢不在,產業急待提升,環境治理艱巨,就業壓力勢猛。順應巨觀調控,科學發展任重,“不進則退則亡”,背水一戰求勝。探索科學之路,竭盡全力衝鋒,“產業藍天民心”,主導“三大工程”。臥薪嘗膽奮起,上下一呼百應,昂揚銳氣力挺,黨的宗旨永恆。
我之石嘴,八面來風,融沖天豪氣謀發展,憑心底無私奮力沖,追天地光陰昭日月,求塞上發展春雷動。激揚文化開啟,激流勇進飛騰,全力提升精神,奮發向上攀登。結構調整當頭,循環經濟拉動。放膽對外開放,推進產業轉型。科技為先引領,積聚財力遞增。努力爭創第一,資源環境並重。森林公園拓展,盪起綠蔭萬頃。軍民共築星海,魚躍鳥鳴沸騰。奇石大山飛天,鹿兒小島妙成。恢復湖泊濕地,“四水”產業火紅。百戰將軍感懷,題字“龍騰星海”⑨。星光西環世紀,立體交叉運行。“顯山露水透綠”,和諧大道暢通,凸顯山水園林,新型工業支撐。礦區職工搬遷,治理塌陷成功。新區匠心獨運,城市架構新穎。鄉村面貌大變,康居工程成型。小橋流水人家,江南秀色臨風。苦戰三伏嚴寒,父老鄉親動容。闖過險灘難關,社會安定風清。構建小康社會,後發優勢形成。
我之石嘴,和諧向上,看星海月色之朦朧,聽武當林海之濤聲,喜百姓安居之歡悅,聞稻花香里之蛙鳴。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廿七個民族如花,七十三萬兒女英雄,石嘴龍騰虎躍,前景無限光明。感慨我之石嘴,喜逢盛世;欣喜我之石嘴,後發無窮;寄予我之石嘴,永攀高峰。
文章注釋
①惠、昌、滂:清兵部侍郎通智等為民所修惠農渠系。
②水旱碼頭氣盛:清末至民國初年石嘴山以羊毛為主的出口生意火爆,為西北重要商貿集散地。
③北地:秦朝石嘴山屬北地郡。
④渾懷墳塋:秦漢屯兵之所渾懷障一帶的將士墳墓。
⑤蕭公:明萬曆年間平虜城參將蕭如薰平定叛亂受到皇帝獎掖。
⑥翰林、保字:道光年間江寧鹽運使俞翰林、清末平羅縣令徐保字。
⑦一木:1937年,共產黨員楊一木同志受黨的派遣,由延安赴寧成立寧夏工委併到黃渠橋一帶建立黨的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救亡工作。沖和、啟霖:李沖和、雷啟霖均為銀北地區愛國民主人士,曾鼎力相助我黨抗日救亡,1958年同時當選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雙雙、天才:李雙雙、任天才為寧北地區早期共產黨員,因帶頭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反對內戰,先後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害於黃河岸邊。
⑧高節、孫昶、正喜、鐵輪:高節、孫昶均為開闢石嘴山煤炭基地的先驅領導者,楊正喜為石嘴山市首任市委書記,馬鐵輪為寧夏鋼鐵廠創始人、石嘴山市第二任市長。
⑨百戰將軍感懷,題字“龍騰星海”:2004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先後題詞“龍騰星海”和“軍民共建紀念碑”。
作者簡介
楊春光,畢業於山東大學中文系。沂蒙山人。漢族。2002年12月任中共石嘴山市委書記,2007年6月任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