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陝西省武功縣石佛寺]

全國各地叫石佛寺的寺院很多, 地處八百里秦川腹地的武功縣南仁鄉下寨村東北也有一座氣勢恢宏的千年古剎-石佛寺。唐時,因荒耕種,無意間挖出一尊北魏時期的石佛像,民眾在驚愕之中誠惶誠恐。後經智者點撥,民眾才將石佛身請了出來。隨捐款建寺,供奉石佛。金世宗大定四年(1164)曾敕賜“吉祥禪院”,後仍稱石佛寺。 石佛寺占地百餘畝,東北依塬,南臨渭水,西望拔地而起的現代化武功縣城。其交通便利,周圍民風淳樸,一年四季泥土飄香。寺內松柏參天蒼勁,殿堂樓閣布局有序得當,檐牙高啄,造型精巧。晨鐘暮鼓三十六村皆聞,經聲佛號普渡情濃,香菸裊裊,信徒眾多。西鄰石佛寺國小里傳出的朗朗讀書聲也給千年古剎平添了無限美的遐想。

古寺重建

石佛寺[陝西省武功縣石佛寺] 石佛寺[陝西省武功縣石佛寺]

解放後,石佛寺被改為學校,分為國小和國中兩部。可惜十年浩劫,石佛寺的所有殿堂毀於一旦。

寺院的殿堂是民眾集資在原址上修建的。殿堂分上下層,大雄寶殿凝重肅穆,靜謐典雅,佛光照耀。大殿里“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真誠清淨平等正常慈悲”更讓人恬淡心靜。松柏依然蒼勁,晨鐘暮鼓依然遠近可聞。

每年農曆二月初八、初九,十月十二、十三日是石佛寺的古廟會日。和諧社會賦予古廟會空前的盛況。耍雜賣藝的、擺攤賣貨的吆喝聲陣陣;走親訪友的、串門聊天的笑意盈盈,步履輕快。熱情善良的下寨村人早已打掃乾淨庭院,蒸好白饃,炸好油餅,準備招待親朋。孩子們更是歡快雀躍。石佛寺里善男信女絡繹不絕,香火旺盛。人們祝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祈求老人安康,子孝孫賢。那個悠遠美麗的傳說也在一代又一代的武功人中流傳。

相關故事

石佛寺[陝西省武功縣石佛寺] 石佛寺[陝西省武功縣石佛寺]

五代時,後周大將趙匡胤率眾作戰失利逃至此地。當時,天色已晚,忽然天空雷聲滾滾,電閃耀眼,大雨傾盆,道路泥濘不堪,前行艱難。將士們因了連日作戰異常疲憊,飢餓難耐,前行速度更是緩慢。就在這時,一道閃光下忽現一寺——石佛寺。趙匡胤心中大喜:難道是佛祖佑我。便命將士進入寺內避雨休整,支鍋生火。可是,身後追兵聲漸近,繼而便到寺外。任憑趙匡胤聲嘶力竭地命令將士們趕快起來迎戰,可將士們依然東倒西歪地睡覺,始終無人起來。

趙匡胤萬般無奈,慌亂中揮起手中巨大的桿棒。就在這千鈞一髮之時,電閃雷鳴,整個夜空如同白晝般明亮。雷聲震耳欲聾,一道金光從趙匡胤的桿棒劃向四院大門上方,石佛寺的“石”字立即變成了“夻”。追兵們以為追錯了方向,正欲改變方向追殺時,大雨猛然停了,佛光普照。寺外的追兵們被眼前的景象下的紛紛丟下武器,跪地磕頭,求佛祖保佑。趙匡胤在寺里聽到外面的拜佛聲,不知何故,便在幾個將士的保護下出了寺院,方知剛才佛祖顯靈。趙匡胤驚喜地跪地磕頭,許下宏願:他日將重修寺院,以謝佛祖。

後來趙匡胤滅周建立大宋。為了報答石佛寺的救命之恩,下旨擴建寺院。院址二十多畝,還把寺外二百八十畝地劃歸寺院所有。新建的寺院,規模宏大,氣象非凡。山門上懸掛“石佛寺”金匾,山門內對面站立四大金剛,青面獠牙,威武凶煞,令人懼怕。進了山門,是大雄寶殿,石頭泥身的如來佛雙手合十,盤膝打坐蓮台上,高約丈許,慈眉善眼,一臉笑顏。中殿為十八羅漢殿,一個個羅漢挺著大肚,神采飛揚,各具形態。後殿最高大雄偉,殿內十平方丈大,為僧眾集會大堂。四壁牆上塑有千尊小佛,千奇百怪,栩栩如生,故稱“千佛殿”。大雄寶殿西有關公殿,東有菩薩殿,相互對稱,稍前鐘樓鼓樓相互呼應;院內松柏參天,殿前石碑林立,通行道路石條鋪成。所有殿宇建築結構嚴謹,建築奇特,琉璃瓦頂,飛檐斗拱,雕樑畫棟,玻璃輝映,雄偉壯觀,令人讚嘆!
寺院外別開生面,西有大戲樓,東有化紙樓,前有數十座雷峰塔,是寺院首道亮麗的風景線。寺院內僧尼常駐,香火茂盛,鐘磬常鳴,鐘樓鼓樓鐘聲敲響,十里之外可聞其聲。善男信女求神拜佛者絡繹不絕。寺院每年有兩次大會,二月初八、九,十月十二、三。每逢過會,三十六村敲鑼打鼓進香爭先恐後,大戲連唱兩天三晚,鑼鼓喧天,管弦悅耳,大會盛況空前,熱鬧非凡。石佛寺的盛名自然愈傳愈遠大!
寺院建成後,趙匡胤親臨降香,遊覽寺院,心情亢奮。天近黃昏,颳起大風,所有殿宇蠟燭忽滅,再點難著。趙匡胤突發棋癮,開口降旨:“大雄寶殿多點蠟燭,擺放棋桌,朕要與方丈對弈”。僧人驚悸,也不得不去點燃蠟燭,卻一點即著,而其它殿內依然點不著,眾僧無不十萬驚奇!直到後來,風再大,大雄寶殿的蠟燭照燃不滅。更令人驚奇的是當年藏過趙天子的磚瓦窯,到了解放後的六、七十年代,從窯內西北角起出的磚瓦從未燒熟過!當然,這都是後人的演義傳說了!

宋太祖當年的飲馬石槽一直保存到上世紀五十年代。

武功縣歷史文化遺蹟一覽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鄭家坡遺址
古建築◆武功城隍廟◆報本寺塔
陝西省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古遺址 ◆香堯遺址◆王燒台遺址◆史家遺址 ◆岸底遺址◆游鳳街遺址
古墓葬 ◆姜嫄墓◆蘇武墓◆隋煬帝墓
古建築 ◆教稼台◆武功關帝財神廟 ◆望仙宮◆寺背後塔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 保護遺產 民俗 ◆蘇慧織回文與武功民間送手絹風俗
民間文學 ◆農業始祖后稷傳說
傳統手藝工藝 ◆普集燒雞 ◆武功土織布技藝
市、縣級文物 保護單位 及其它 古遺址 新石器時代 ◆滸西莊遺址◆趙家崖遺址 ◆浮沱子遺址◆三合村遺址 ◆牛家台遺址◆張家台遺址 ◆蘇坊村遺址◆黃家河遺址 ◆二水寺
商周時代 ◆鄭尚坡遺址◆焦陽遺址 ◆小寨村遺址◆北灣遺址 ◆南店子遺址◆任曲遺址
其 他 ◆青龍關◆后稷祠 ◆閻家遺址 ◆邰封里 ◆河道三冢◆六門堰 ◆三江口◆慶善宮 ◆長寧邑◆普濟渡口 ◆楊虎城城址
墓、祠 ◆商鞅墓◆安祿山墓◆車光倩墓◆蘇建墓 ◆蘇蕙墓◆靳孝謨墓◆游師雄墓◆蘇瑰墓 ◆康海墓◆孫景烈墓◆司馬裔墓◆馬如墓 ◆蘇武祠◆康海祠◆太白行祠
建 築 ◆小華山◆上閣寺◆龍王廟◆東嶽廟 ◆鴻禧觀◆毗盧寺◆三清殿◆廣元寺(顯靈宮) ◆武功金仙觀◆燒香台(庵皇閣、望仙宮) ◆綠野書院◆西麓山房◆東里書院◆有邰書院 ◆馬家都堂府◆楊虎城公館◆西農籌建處 ◆新民高等國小◆龍王溝風景區
亭、驛 ◆高望亭◆綠野亭◆申明亭◆旌善亭 ◆邰城驛◆長寧驛◆五里舖◆可曾鋪
寺、廟 ◆客山寺◆睡佛寺◆清涼寺◆印台寺 ◆觀音寺◆天花堂◆海潮院◆香山寺 ◆白兔寺◆甘皇殿◆石佛寺◆釋化寺 ◆洪教寺◆月臨寺◆宏法寺◆興善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