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時而平緩時而蜿蜒的柏油公路行走,約十里許,便來到了岱峰山南天禪院風景區的山下。
據說,依崖壁建造的濱海梵宮,初號「石佛岩」,後稱「石佛寺」,隨著物轉星移,面目人非,廟宇屢有興廢,最後定名「南天寺」。
進山門,上石坡,大雄寶殿宏偉構造歷歷在目。殿前占地約一千平方米的水泥庭台給予人們充裕的活動空間。入內殿,以首觀石佛為快,原來佛像是在一塊巨大的石壁上精雕細琢而成,而寺廟就構建於石壁之下,既為三尊石佛擋風遮雨,又給芸芸眾生有一處膜頂朝拜的方便。正中雕刻如來佛,盤腿端坐在二米高的蓮花寶座上;東側琢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像,頭戴花冠,手持淨瓶與經書;略靠前又有一佛,著寬袖大衣,神情端肅。三尊石佛高大雄偉,面容軒昂,雕飾精妙,頗有唐朝繁複奢華的藝術風格。
出得內殿,沿一僻靜小道行約百米,觀賞風景區頗負盛名的石崖題刻,石崖乃一小山坡,坡上草木皆絕,而石色暗黑如墨,古人在此處奮筆抒意,留下名人雅士題詠詩詞多多。如西側巨岩石坡上刻有「泉南佛國」四字,俊秀清麗,字大如豆,系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有感而發;另有清朝泉州知府李增蔚刻「嵩岳降神」四字於崖南側,筆透石隙,字字珠璣。
因有石佛而靈顯,因有崖刻而名盛。南天寺不僅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玩賞,而且本地的鄉民也紛紛敬仰,虔誠而盛大的佛事又成為一道亮麗的民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