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石井岩洞堡位於郴州市汝城縣城郊鄉雲善村與暖水鎮羅泉村交界的白芒山,西北距縣城約14.6公里。岩洞堡為岩廈式洞穴兵防工事遺址,建築材料以石頭為主,始建於明末清初,是汝城厚坊何氏族人為防匪避亂利用天然喀斯特岩洞籌資修建。修建背景
在明末清初、清代中晚期和民國軍閥割據時期,由於汝城長期處於動盪之中,兵防工事的修築相當盛行,大部分是利用村莊附近的天然喀斯特溶洞修築而成。明末清初的紅巾軍之亂,特別是清中後期隨著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地方團練的興起,與之相配的兵防工事更是蓬勃發展,岩洞堡也是在此背景下修築而成。
外形結構
石井岩洞堡洞口高約20米、寬約11米,用岩石砌築的防禦城牆工事高約12米、寬約9米,城牆上有10餘個瞭望孔,僅在城牆右下角築一條寬0.9米、高1.6米的石門通入洞口,石門上有一塊“石井岩”行書大字門匾,門匾左側依稀可辨“西晉重修”落款。洞堡遺址依山勢東西走向,西高東低,全長約800米,洞堡由外洞、內洞、觀音岩和前後防禦雉堞城牆工事、營房等組成。洞堡外高內低,外狹內寬,曲折蜿蜒,深不可測。洞堡分為兩進,外洞進內80米處築有一堵石砌內牆,僅留一扇狹窄的石門進入內洞。內洞寬敞,可容納上千人,洞內人工砌鑿的石階、石牆隨處可見。內洞鍾乳倒懸,怪石嶙峋。
價值
這座古洞堡的建築歷史有1700多年,是目前(2012年)該縣境內發現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洞堡。石井岩洞堡是研究汝城民間兵防工事的發展與分布情況、修築歷史、內部構造、經費來源、與士紳關係以及寨堡的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實物資料,為進一步了解動盪中的鄉村社會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