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中文名:矮毛蕨種拉丁名:CyclosoruspygmaeusChingetC.F.Zhang
科拉丁名:Thelypteridaceae
屬拉丁名:Cyclosorus
國內分布:浙江
命名來源:[Bull.Bot.Res.3(3):5.photo.5.1983]
中國植物志:4(1):189
源:植物通www.plant.a
採集地點:福建廈門
圖像類型:自然生長植株
圖像部位:地上植株
地理區域:福建地區,夏季,孢子囊未成熟
套用說明:科研
鑑定資料:1993浙江植物志1(171-171)
形態特徵
植株高32厘米。根狀莖粗短,橫臥,被棕色的披針形鱗片。葉近簇生,葉柄長15厘米,淡禾稈色,上面略有一二長柔毛,下面光滑;葉片和葉柄等長或略短,寬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不變狹,二回羽狀半裂;羽片約15對,無柄,對生,平展,有狹的間隔分開;下部羽片長4.5厘米,寬6-7毫米,披針形,漸尖頭,基部平截,羽裂達1/2;裂片長圓形,先端略變狹,前伸。葉脈兩面可見,側脈斜上,每裂片4-6對,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以上,頂端交結成鈍三角形網眼,幾無外行小脈,第二對以上的側脈均伸達缺刻以上的葉邊。葉乾後草質,綠色,兩面被伏生的長柔毛。孢子囊群小,圓形,生側脈中部稍上處,靠近葉邊,每裂片2-3對;囊群蓋棕色,被長針狀毛。產地分布
分布於陝西(秦嶺南坡)、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台灣和西藏(亞東);亞洲熱帶其他地區也有。生長習性
生於石縫中,海拔80米。用途
同蕨;其根狀莖所含的澱粉質量比蕨要好。中藥效用
來源:為蕨科植物毛蕨的根莖。功效:祛風利濕,清熱利尿,收斂止血,驅蟲。
主治: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濕熱小便不利,用於外傷出血,寄生蟲病,風濕性關節炎、尿路感染、瘡毒。
性味歸經:澀,涼。腎、肝、膀胱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外用:適量,搗敷。
別名:密毛蕨(《海南植物志》)、毛軸蕨(《蕨類名詞及名稱》)、飯蕨(《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陝西、甘肅、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省區。
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來源:為蕨科植物毛蕨的根莖。
功效:祛風利濕,清熱利尿,收斂止血,驅蟲。
主治:用於風濕性關節炎,濕熱小便不利,用於外傷出血,寄生蟲病,風濕性關節炎、尿路感染、瘡毒。
性味歸經:澀,涼。腎、肝、膀胱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外用:適量,搗敷。
考證: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毛蕨屬植物
毛蕨屬通常為中型的陸生林下植物。根狀莖橫走,或長或短,少有為直立的圓柱形,疏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質厚,通常多少被短剛毛,全緣或往往有剛毛狀的疏睫毛。為金星蕨科最大的屬。全世界約250種,廣泛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尤以亞洲最多,中國現知有127種,為世界分布中心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