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流量的特徵
知識流量具有以下特徵:
1.知識流量是一個動態概念
其實現過程本質上是知識供需雙方的互動作用。
2.知識流量具有矢量特性
知識流動是有方向性的,總是從知識區位高的系統流向知識區位低的系統。由於知識分工的結果,即使是知識存量總量很大的系統,某一局部的知識片斷仍有可能是低區位的。
3.知識流量具有時空特性
知識流量總是指特定空間系統的知識流量,具有一定的邊界;知識流量總是指特定時間階段的知識流量。
4.知識流量具有非對稱特性
不同經濟系統的知識需求勢不同,其知識流量亦不同;同一經濟系統在不同時間階段的知識需求勢不同,其知識流量亦可能不同。
5.知識流量具有吸收性特徵
知識流量伴隨著知識轉移,知識接受方必須擁有吸收被轉移知識的能力。教育及知識的本土性有利於知識的轉移和交換。
知識流量的實現途徑分析
知識流量的實現途徑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 企業間的知識流動。企業間的技術合作及其非正式的相互作用是國家創新系統中最重要的知識流動。在知識社會,愈來愈細的分工使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企業在愈來愈窄的範圍內獲取知識,在每個人和每一個企業知道愈來愈多的同時,知道得愈來愈少。而企業間的合作可以共享知識資源,形成規模經濟,並從互補的知識資源中產生協同效應。因此,企業間戰略性知識聯盟的發展已十分迅速。企業間進行的有關知識流動的非正式聯繫與接觸,同樣非常重要但更難測度,包括用戶和生產者之間的聯繫,以及競爭對手作為創新來源和動力所發揮的作用。
◎ 研究機構和企業間的知識流動。研究機構作為一般研究活動的主要執行者,不僅是為企業生產基礎知識的主體,而且是生產新方法、手段和有價值的技能的源泉,是某些特定領域的科技知識寶庫。這些機構除與企業訂立專門研究契約、向企業資助研究人員外,還可以通過專利數據、公開發表最新科學發現的信息、關於新儀器新方法的知識、對科學網路的利用和通過技術孵化器產生的新企業等來實現知識流動。
③技術擴散。知識流動的傳統類型是以新裝備和機器等來進行技術傳播。然而,企業的創新績效越來越依賴於吸納外來的創新及其產品和技術。有關的技術知識既可以來自客戶和供應商,也可以來自競爭對手和研究機構。技術擴散對那些本身不是研究開發執行者的傳統製造部門和服務行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④人員流動。以人為載體的知識流動是國家倒新體系中主要的知識流動形式。編碼化知識只是人類知識的冰山一角,人類知識更多的是隱秘知識,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這種具有方法論特徵的隱秘知識很難模仿,往往伴隨人員(如專家、工程師、藝術家、技術工人等等)的流動而流動。這種人員流動的重要性不在於專門知識的轉移,而在於獲取、套用和創新知識的能力的轉移。高水平的人員流動有助於提高勞動力的整體知識水平,從而有利於經濟系統的創新績效。
知識流量與知識存量的關係
知識存量與知識流量密切相關。
1.知識存量和知識流量表征了知識的不同側面
知識存量是知識的靜態表征,是某一系統在特定時點的知識儲備水平,反映系統的知識生產狀況和創新的潛力;知識流量是知識的動態表征,是某一系統在特定時段的知識流動總量,反映知識擴散的速度和水平。兩者缺一不可。沒有知識的靜態積累,經濟系統就失去了發展的動力;沒有知識的動態激活,就不能體現知識存在和套用的價值。
2.知識流量是知識存量增長的重要來源
經濟系統中的知識存量是可以改變的,其改變可由知識流量引起,也可由系統內部產生。對某一系統而言,引進新的技術工藝、新的管理方法、新的人才,可以增加系統的知識存量;系統在與外界互動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學習亦可增加知識存量。除知識流量的作用外,系統知識存量的增加,還可由系統自身生產新的知識引起,即知識存量的增加不一定由知識流量引起。
3.知識流出不一定減少知識存量
如果流出系統的是工藝技術、管理方法等編碼化的知識,系統的知識存量並不會減少;如果流出的是擁有隱含經驗類知識的人才,則系統的知識存量有可能減少。
4.知識存量是知識流量得以實現的重要條件
知識流量的實現離不開知識基礎的支持。系統的知識存量越大,吸收知識的能力越強;系統的知識存量越小,吸收知識的能力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