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易徑英文名為 SSLD,是 Strategies and Skill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的縮寫,原意是策略和技巧的學習與發展。它是一個套用面極廣的學習系統,由曾家達(A. Ka Tat Tsang)博士根據社交技巧訓練 (Social Skills Training)方法開發而成。
知行易徑(SSLD)主旨是讓人通過學習和發展新的策略與技巧來處理個人生活及人際關係,從而能更有效地達到生活目標,改善生活質量。
曾家達博士於 1970 年代在香港從事臨床心理實務期間首次使用社交技巧訓練方法。最初,他的主要服務對象為長期精神分裂症和兒童孤獨症患者。因套用效果良好,曾博士把社交技巧訓練模型套用於其它服務範疇,包括人際關係訓練、伴侶關係與性生活問題、青少年行為問題、成癮問題等等。在 1980 年代,曾博士通過實務、培訓和顧問工作將社交培訓模型的套用擴大,延伸至學校社會工作、邊緣青少年的外展社工、社區組織及倡導工作等。
曾博士 1989 年移居加拿大,一直任教於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學院,其間他持續套用社交訓練模型於精神衛生、家庭服務、企業管理培訓、機構發展及社區工作等範圍。多年來,從事社會工作、臨床心理學、精神醫學、其它健康衛生專業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培訓師和顧問等專業人員均對此模型表示高度興趣。有關的工作坊、培訓班及諮詢工作在加拿大以及其它地區不斷展開。
曾博士根據實踐經驗不斷地把原有模式改良。經過反覆琢磨實踐經驗與研發多種套用程式,他和他的學生們於 2005 年發現他在使用此模型時有著獨特思路和手法,曾博士於是把這些實踐過程進行歸納, 取名為SSLD (Strategies and Skill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其後SSLD的套用面日益擴大,包括精神病的積極社區干預、社交恐怖症、親子遊戲與互動、跨文化溝通、失眠、建立健康習慣等多項使用程式,而學習和套用SSLD 系統 的專業人員亦不斷增加,在加拿大及亞洲地區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社會服務、醫療衛生、精神健康和企業管理專業人員接受有關培訓。
由於中國各地學習使用SSLD的人員日增,曾博士在2009年把SSLD的中文名字定為知行易徑。知行易徑讓人通過學習和發展新的策略與技巧來處理個人生活及人際關係,從而能更有效地達到生活目標。
知行易徑模型以目標導向,把服務對象經驗到的問題,例如吸毒、家庭暴力、妄想症狀等,理解為具有功能性的行為,這些表面上有問題的行為其實都在滿足著當事者的需要(見附圖),了解到這些需要後,我們就可以和服務對象合作找出更有效的策略和技巧來滿足他們,讓他們可以無須再依賴過去的問題行為。
簡單來說,知行易徑的操作,根據下列程式進行:
問題 → 需要 → 目標 → 系統學習 → 達成目標→ 滿足需要 → 解決問題
我們先找出服務對象問題背後的需要,了解到現在的問題與未能滿足的需要之間的關係,根據服務對象的需要來界定社工干預的目標,然後設計出服務對象要學習和發展的策略與技巧,當服務對象掌握了這些策略和技巧的時候,他們就能有效地達到自己的生活目標,滿足自己的需要,也就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知行易徑系統強調實質行動,聚焦在可觀察的具體成果,過去三十多年在中外各地多方的實踐中積累了不少寶貴經驗和實務智慧,現在參與共同探討研發的團隊日漸壯大,相信未來的發展會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