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

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知伯即智瑤,晉國權臣。他作了韓、魏等國聯合軍隊首領,可是由於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了解、駕御其他國家,所以沒有作好領導。

基本信息

【名稱】《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年代】戰國時代【來源】戰國策【體栽】記敘文

作品提要

知伯即智瑤,晉國權臣。他作了韓、魏等國聯合軍隊首領,可是由於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了解、駕御其他國家,所以沒有作好領導。

作品原文

知伯從韓、魏兵以攻趙,圍晉陽而水之,城下不沒者三板。郗疵謂知伯曰:“韓、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從韓、魏之兵而攻趙,趙亡,難必及韓、魏矣。今約勝趙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馬相食,城降有日,而韓魏之君無熹志而有憂色,是非反如何也?”明日,知伯以告韓、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韓、魏之君曰:“夫勝趙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將拔矣。夫三家雖愚,不棄美利於前,背信盟之約,而為危難不可成之事,其勢可見也。是疵為趙計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於攻趙也。今君聽讒臣之言,而離二主之交,為君惜之。”趨而出。郗疵謂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韓、魏之君為?”知伯曰:“子安知之?”對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郗疵知其言之不聽,請使於齊,知伯遣之。韓、魏之君果反矣。

作品譯文

知伯脅從韓、魏的軍隊一道進攻趙國。首先水困晉陽,離淹城只有3丈。郄疵對知伯說:“韓、魏的君主肯定會背叛我們。”知伯問:“何以見得?”郄疵說:“從他們的臉上和軍事形勢上判斷就可以知道。韓、魏國軍隊尾隨我們進攻趙國,可以想見如果趙國滅亡,那災難必然會降到韓、魏頭上。雖然賢君跟韓、魏相約滅趙以後就和韓、魏三分趙國領土,可是現在晉陽只差3丈就被淹沒,連石臼和爐灶都生了青蛙,餓到了人馬相食的地步,晉陽指日陷落,然而韓、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憂愁,這就是一種反叛的跡象!”次日,知伯就把這話告訴韓、魏兩國君主,說:“郄疵說兩位君主就要背棄盟約。”韓、魏兩君說:“滅趙以後我們三國可以三分趙地,而且晉陽馬上就要陷落。韓、魏兩君雖然愚魯,也不至於放棄就要到來的利益,甚至背棄盟約去做那種危險的、無望之事,這是不容置疑的。這種形勢發展的結局是可以預見的。可是郄疵在為趙國謀劃,以便使賢君懷疑韓、魏兩國,進而瓦解三國攻趙的盟約。如今賢君竟聽信奸臣的讒言,而離間韓、魏兩國的邦交,我們真為賢君感到惋惜。”說完就快步出去了。郄疵又來對知伯說:“賢君為什麼要把臣的話告訴韓、魏王呢?”知伯說:“你怎么知道我告訴了他們了呢?”郄疵說:“因為韓、魏兩王臨走時,使勁用眼睛瞪我一下才快步走開。”郄疵見知伯不採納自己的建議,就主動請求知伯派他到齊國去,於是知伯就派他去齊國。不久韓、魏君主果然反叛。

作品評析

作為一個團體的領導,一定要明察秋毫、見微知著。對身邊發生的細小變化一定要有感覺。尤其是對人的相貌、氣象等的觀察一定要仔細,人的表情、眼神等是人內心的反映,通過表情就可以掌握人的內心活動,以此來幫助自己的決策、掌控未來的活動。古代有識之士都有一套察言觀色的技術,象曾國藩就寫《冰鑒》,專門講相面、察言觀色之道。領導工作以人為本、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一定要了解人的思想活動、掌握人的心理變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