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兵

矛盾兵

矛盾兵,一手持矛,另一手持盾牌的兵種。優點:長矛加盾牌,防禦與攻擊並重;缺點:移動速度緩慢。

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矛盾兵
一手持矛,另一手持盾牌的兵種。古希臘和古羅馬尤為盛行,到了中世紀,部分矛盾兵放下盾牌,雙手持長矛作戰。 矛盾兵攻防兼備,一般還裝備附屬武器如佩劍等,長矛可以阻止騎兵的大肆衝鋒,遠距離還可以將矛投擲出去,然後再拔劍繼續戰鬥。矛盾兵在歷史上經常取得大勝,例如斯巴達三百勇士、亞歷山大的馬其頓方陣等,其主力都是矛盾兵。
兵種特點
優點:長矛加盾牌,防禦與攻擊並重
缺點:移動速度緩慢
使用:列於戰陣最前,主要用於防禦騎兵突擊
剋星:近戰中戰鬥力不如短刀隊
小說中對矛盾兵的描述
中世紀的矛盾兵
摘自《漢末獨夫傳》:
馬背上長大的烏桓人他們的羅圈雙腿小步快跑地靠近我們的營寨,但和以步卒為主力的漢軍相比,只會拉弓揮刀的烏桓人不過是群烏合之眾。腳踏地面,十個烏桓人也打不贏五個訓練有素的漢軍。
“矛盾手,上前、上前!”
步兵屯長手持戰旗矗立在前寨營壁的豁口處,不顧向他覆射過來的如雨箭矢,只管從肺部迸出每一絲氣力、厲聲嘶喝著。而在他身畔,四十多名櫓盾高舉、短矛緊夾的步卒隨著長官的號令,正排出密集的盾陣,頂著飛蝗般地箭雨,從猶有餘燼的焦黑木柵上大步踏過,迎向撲面殺來的密密麻麻的烏桓人。
矛盾兵所用的櫓盾是以巨木所制,高五尺七寸、重二十三斤,外層以生牛皮蒙罩,內撐鐵枝以加強,堅固無比,非膂力過人之勇士不能用,本是戰陣之前擋箭、守備之時堵缺的防守戰具。漢軍之中原本並無矛盾手一說,但自從破羌將軍段穎大人以三千矛盾陣大破兩萬羌騎以來,天下震動,各地屯兵多有仿效者,其中尤以冀州黎陽營的“堅壁兵”有名,我們護烏桓營也訓練了三百矛盾手,皆是身高八尺、力大無窮的北國鐵漢,一直以來在草原騎射中難有用武之地,卻不料在這次營寨攻防的惡戰中大顯神威。
那數十面的櫓盾組成盾牆將烏桓人最具殺傷力的箭矢盡數擋下,偶有自空中拋落的流矢也難以貫穿矛盾手所穿的重甲,而他們而一旦逼近烏桓人,會在接敵之前將手中的短矛擲出,打亂敵人的陣形。趁這機會,矛盾手會拔出腰間的環首刀殺奔過去,當者無有不破。這幾日,烏桓人沒少吃這矛盾陣的苦頭,此刻見漢軍殺出,竟然徒勞地將箭雨全部集中在那密集的盾牆上,顯然是驚慌失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