瞼板腺
瞼板腺又稱麥氏腺是一種在眼皮周圍的特殊皮脂腺。主要的功能為分泌油脂層,起用途在於延緩水液層的蒸發及增加淚液膜的表面張力,並可潤滑眼瞼及眼球的接觸面。上眼皮大約有50個瞼板腺,而下眼皮大約有25個瞼板腺。
人類的瞼板腺大約會分泌90種的蛋白質。[1]
瞼板腺不健全會造成乾眼症,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眼疾。也因此可能造成眼瞼炎,眼瞼炎是眼瞼邊緣皮膚發炎的現象。它通常會影響雙眼,如果瞼板腺受到感染則會變成瞼板腺炎。阻塞物可以被細菌的解脂酵素分解,因而釋放脂肪酸,這些脂肪酸可以刺激眼睛,有時可以造成角膜炎。
位置
眼瞼是復蓋在眼球前面能靈活運動的簾狀組織,是眼球前面的屏障。主要生理功能是保護眼球,防止損傷。眼瞼分為上瞼和下瞼,上下眼瞼之間的裂隙為瞼裂。眼瞼外端聯合處叫外眥,呈銳角。內端聯合處叫內眥,鈍圓。游離邊緣叫瞼緣。分前後兩唇,前唇鈍圓,有排列整齊的睫毛。睫毛的根部有毛囊,其周圍有皮脂腺稱為Zeis腺及變態汗腺稱Moll腺。它們的排泄管開口於毛囊。後唇邊緣較銳緊貼於眼球前部。兩唇間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形成淺灰色線,,稱緣間線或灰線。在灰線與後唇之間,有排成一行的細孔,為瞼板腺的開口。近內眥部上下瞼緣各有一乳頭狀隆起,中央有一小孔稱上下淚小點。為淚小管的開口。在內眥角與眼球之間有一結膜形成的皺襞,呈半月狀,稱半月皺襞。此皺襞與內眥皮膚之間被圍結成一個低陷區,此處稱為淚湖。淚湖中近半月皺襞處有一肉狀隆起稱淚阜,淚阜上生有少數細軟之毳毛。
人類的上瞼較寬大,上界為眉毛下緣,有時在此處形成一淺的溝稱瞼溝。上瞼緣之上數毫米處有一淺溝稱上瞼溝,形成皺襞,稱重瞼,國人重瞼人群發生率約為60%。若瞼緣上方無此皺襞者稱單瞼。下瞼以眶下緣為界,有時在此處有一條橫形的淺溝稱為下瞼溝,下視時較明顯
1.瞼板:由緻密結締組織及彈力纖維構成。質硬如軟骨,是眼瞼的支架。其長度和形狀與眼瞼相似,呈半月狀,前凸後凹,兩端移行於內外眥韌帶上。瞼板中含有高度發達與瞼緣垂直、互相呈平行排列的瞼板腺(Meibom腺),開口於瞼緣後唇,分泌油脂狀物,以潤滑瞼緣、減少磨擦和防止淚液從瞼緣外溢。油脂也參與構成淚液膜。
相關知識
瞼板腺,起濕潤眼球的作用。如果這些腺體因細菌感染後產後急性化膿性炎症,這就是麥粒腫,也稱為瞼腺炎。皮脂腺發生感染時稱為外麥粒腫;瞼板腺發生感染則稱為內麥粒腫。麥粒腫有什麼表現呢?外麥粒腫俗稱針眼。
瞼板腺相關
瞼板腺功能障礙導致的乾眼可採用以下方法:
眼瞼清潔、熱敷:用毛巾浸入高於體溫但別太燙的水,閉眼敷於眼睛上,每次10分鐘左右,早上最好能做一次,因為夜裡瞼板腺分泌最旺盛,瀦留的分泌物最多,熱敷可以幫助瀦留的分泌物排出,如果有時間一天可以多做幾次,效果很好。
瞼板腺按摩:由醫務人員按摩。沿瞼板腺排出方向按摩,將那些通過熱敷仍不能排出的分泌物推出。如果自覺有效,可以每星期做一次,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局部藥物套用:抗生素眼液、激素眼液、人工淚液及治療脂溢性皮炎的藥物。但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手術治療:某些情況下可考慮手術治療。例如,部分瞼緣縫合術,結膜疤痕時可做口黏膜移植術等,甚至有報導,可用同種結膜移植或頜下腺移植的方法治療乾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