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人

瞧,這人

《瞧,這人》是2007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建。

內容提要

胡適是20世紀的一個文化坐標,一種精神象徵,一條思想脈絡。即使放在21世紀的今天,胡適和他所代表的思想依然是普世意義上的一種價值選擇。基於此,本著試圖從資料本身形塑胡適,重在挖掘、梳理和呈現胡適一生的思想脈絡,把握其思想的形成、發展與變化。更關注在他的思想語境中,作為知識分子的胡適對社會事務的關懷和在公共領域中的表現。同時,以人帶史,由此折射胡適身處的那個波詭雲譎的時代。

編輯推薦

就我本人而言,接觸胡適很晚,在我讀中學的1970年代,是沒有胡適書讀的,如果偶然碰上,那肯定在在批判的材料中。但,儘管沒讀過胡適,胡適在我的心目中卻是一個反面形象……“文革”結束後的1980年代,中國大陸逐步對胡適重開評價,這是一個“去妖魔化”的過程。胡適作為一個研究對象,逐步從學術領域過渡到文化領域和思想領域。隨著人們對胡適和胡適思想的深入,已經沉入歷史背景中的胡適再度走向歷史前台。

——作者

作者簡介

邵建,南京曉莊學院人文學院教師,任教文學理論。教書之餘,讀書寫作。1980年代中期以後,寫作以文學理論和文學評論為主。1990年代中期後,曾作知識分子研究。本世紀以來,以20世紀的兩個知識分子胡適與魯迅為個案,從思想史角度作胡、魯比較研究。2005年以來,另作胡適研究。與此同時,開始時評寫作。

目錄

讓“胡適”重返歷史前台(代序)

第一部分 成長年代(1891-1910)

一 “我是安徽徽州人”

二 幼年失怙

三 “我都得到感謝我的慈母”

四 童學書目

五 “穈先生”

六 “僧道無緣”

七 出山

八 在梅溪學堂跳級

九 思想的胎孕(一)

十 思想的胎孕(二)

十一 “為公學得了個好學生”

十二 墮落時代

十三 “我很挨近榜尾了”

第二部分 負笈北美(1910-1917)

一 路線圖與時間表

二 走向樂觀主義

三 “民有、民治、民享”

四 “小敘事”、“大敘事”

五 “吾對於政治社會事業之興趣”

六 模擬大選中的“激進”與“保守”

七 民權政治的“初步”

八 “天賦人權說之沿革”

九 “第一次訪女生宿舍”

十 世界公民(Acitizenoftheworld)

十一 “自由政治者之大樞紐”

十二 字句之爭

十三 “以人道之名為不平之鳴”

十四 “萬國之上猶有人類在”

十五 尼采的“遺毒”

十六 消極和平主久

十七 與韋蓮司談“容忍”

十八 歌德的鎮靜功夫

十九 “愛國癲”

二十 從“不爭”到“積極和平主義”

二十一 舌戰富山接三

二十二 “波士頓遊記”中的財產權問題

二十三 “波士頓遊記”中的美國獨立戰爭

二十四 危險的“國教”

二十五 “拆房”之喻

二十六 “輿論家”

二十七 “論革命”

二十八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二十九 “理想”的迷途

三十 “美人不及俄人愛自由”?

三十一 導師

三十二 管子的法治 孟子的民權

三十三 自由國度里的非自由一幕

三十四 袁世凱,還是威爾遜

三十五 沁園春·新俄萬歲

三十六 杜威 哥大 博士(一)

三十七 杜威 哥大 博士(二)

三十八 杜威 哥大 博士(三)

第三部分 海歸以後(1917-1927)

一 “如今我們回來了……”

二 1:3的新文化運動格局

三 與汪懋祖、錢玄同書

四 張厚載和林紓

五 反對“最後之因”

六 無聲的義舉及北大教授的收入

七 啟蒙中的聲音

八 “五四”的態度

九 質疑“根本解決”

十 枕上炸彈詩

十一 為周作人“作伐”和北大“某籍某系”

十二 第一次談政治

十三 初試《努力》

十四 輿論家的態度

十五 “在一個共和的國家裡,什麼叫做悖主”

十六 聯邦之路(一)

十七 聯邦之路(二)

十八 聯邦之路(三)

十九 “民國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譽的事”

二十 “為了一個主張而來,為了主張的失敗而去”

二十一 “不過我說的話,我想定然是不合時宜的”(一)

二十二 “不過我說的話,我想定然是不合時宜的”(二)

二十三 “百尺竿頭掉下來”

二十四 “適之,你連帝國主義都不承認嗎?”(一)

二十五 “適之,你連帝國主義都不承認嗎?”(二)

二十六 1925年11月29日《晨報》奐(一)

二十七 1925年11月29日《晨報》奐(二)

二十八 “女師大風潮”和北大脫離教育部(一)

二十九 “女師大風潮”和北大脫離教育部(二)

三十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一)

三十一 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二)

三十二 兩個人的莫斯科(一)

三十三 兩個人的莫斯科(二)

三十四 兩個人的莫斯科(三)

三十五 兩個人的莫斯科(四)

三十六 兩個人的莫斯科(五)

三十七 “兩個人的莫斯科”附

三十八 “歐遊”過了是“漫遊”

三十九 1927年的“博士”之迷

四十 對國民黨的態度(一)

四十一 對國民黨的態度(二)

四十二 第二次過日本

四十三 “這也可能意味著〔新文化〕運動的倒退”

後記:理性思考 感性表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