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人或動物的視覺器官]

眼[人或動物的視覺器官]

由眼球及其輔助結構組成。眼球是視覺器官的主要部分,它具有折光成象和感光換能兩種作用。眼的輔助部分有眼瞼、結膜、淚器、眼肌及眼眶內筋膜和脂肪等,對眼球有保護、運動和支持作用。眼各部結構的完善,對眼完成視覺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信息

眼的構造

眼是視覺的感覺器官,包括眼球及其附屬器。眼所占的體表面積和容積雖小,但其功能對生活和勞動至關重要。眼是機體的一個組成部分,許多全身系統性疾病可在眼部有所表現。為“捕捉”光的訊息,眼必須暴露於體表,這增加了它受外傷和外界病原體侵襲的機會。眼的疾病最終都會影響視覺功能。視力喪失不但使患者遭受痛苦,也會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幸,因此眼科學的研究有重大意義。

眼球是一個球形器官,分成眼球壁和眼內容物兩部分。

眼球壁:分外層、中層、內層。

眼球內容物:眼內容包括晶狀體、房水和玻璃體。

眼的附屬器包括眼眶、眼瞼、結膜、淚器和眼外肌。

常見的眼部健康問題及其原因

身處資訊時代,人們的用眼時間比過去數十年翻了幾番,越來越多地依賴電腦、電視等視頻顯示終端進行各種活動。近些年來,我國患視疲勞的人數呈幾何級增長,據相關統計,現如今有1.5億人之多。但是,人們的視力保健觀念卻沒有跟上。

1、視疲勞。是眼科常見的一種疾病,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一組視力疲勞綜合症。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多在較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時或用眼後不久,出現一過性視功能減退或一系列眼部不適。輕者表現為眼脹、乾澀、畏光、灼熱、發紅、眼眶周圍隱痛,或鼻根、前額脹痛、視物逐漸變得模糊。重者可出現眼球脹痛、劇烈的頭痛或偏頭痛、出冷汗、面色蒼白、心動緩慢或心前區緊縮感,有的還可表現為工作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萎靡、恐懼閱讀、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症狀。若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引起視力下降,並最終導致近視、過度心理緊張、注意立體集中和神經衰弱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種:用眼過度,用眼不當,疾病,調節性視疲勞。

2、近視。近視是一種最常見的屈光不不正。是眼睛在不用調節的情況下,平行光線經屈光系統屈折後,聚集在視網膜之前,在視網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隨著現代社會的文明化進程,近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範圍內發病率最高的一種眼病,WHO(世界衛生組織)已把它列入亟待解決的可致盲性眼病之一。在近視的患病人群中,青少年更是高發人群。據國家衛生部調查結果顯示,現如今我國近視患者約有4.3億,占總人口的33.6%,並且呈現出“總體人數越來越大,發病年齡越來越小”的趨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種:遺傳,視疲勞,營養。

3、白內障。是第三世界國家排名第一的致盲眼病,占致盲眼病的25%~50%。據WHO統計,當今世界有1500萬白內障致盲患者,而我國普查分析,約有400-500萬名白內障患者。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晶狀體混濁,統稱為白內障。其最主要的症狀是視物模糊,怕光、看物體顏色較暗或呈黃色,甚至復視(雙影)及看物體變形等。白內障可分為先天性、外傷性、並發性、老年性等多種類型。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傷性、代謝性、先天性和並發性等有比較明顯的病因外,其形成過程可能有多方面的因素,情況相當複雜。最常見的老年性白內障發病機制可能與年齡老化、紫外線長期過度照射、遺傳因素、營養不良等有關。

4、眼底疾病。眼底疾病現如今已占眼病致盲率的第二位,且具有不可逆的特點,因此是眼科疾病防治的重點和難點。眼底指眼球全部可見的內表面,主要包括視網膜、黃斑區、視乳頭、視網膜動脈、視網膜靜脈等,眼底是否健康與視力的好壞息息相關。常見的眼底疾病主要包括老年性黃斑變性(AMD)和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DRP)等。前者的發病原因可能與黃斑長期慢性的光損傷、遺傳、代謝、營養等因素有關,後者主要是由於血糖增高,血管管壁增厚,滲透性增大,使眼底小血管更易變形、滲漏和缺乏彈性所造成。

5、青光眼。青光眼占眼病致盲率的第三位,是一組以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為特徵的疾病。根據前房角形態、病因機制、以及發病年齡三個主要因素,可將青光眼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三大類。青光眼的發生與眼壓升高的水平和視神經對壓力損害的耐受性有關,此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近視眼也是青光眼常見的危險因素。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