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教

真空教

真空教亦稱“空道”,清代民間宗教之一。因創始人廖帝聘(1827—1893年,字達群,號兆空)被信眾尊稱為“仙伯”或“大伯”,故又稱“大伯教”。廖帝聘去世後,被信眾奉為“真空祖師”,所以又稱“真空教”、“空道教”、“廖祖教”、“空中大道”等。

基本信息

概述

空中圖空中圖

同治元年(1862年)江西長寧縣(今江西省尋烏縣)桂嶺堡水東村廖帝聘在黃畲山培桂園開壇布化,創立真空教。以道戒菸治病,門徒中賴仁章、凌邦壁、張聲見、藍菊英(女)道行最高,後人將其4人與廖並稱為五祖師。人稱真空廖祖師、本空賴祖師、原空凌祖師、受空張祖師、音空藍祖師。

教派經典有廖帝聘所著《極空》、《無相》、《報恩》和《三教》諸經。在修持上以“複本還原,歸一歸空”為宗旨,用靜坐、靜悟之修行以達到所謂自身與本體真空融合的境界,教徒不持齋。

道堂

機構設定

真空道的總道堂設在黃畲山,道長駐此,領導全道活動。總道堂之下設有大道堂,負責人稱"太上老師",一般以所駐山名為其堂名,如清桂山道堂、大仁山道堂、浮雲山道堂等。大道堂之下另有中、小道堂,負責人稱"太老師"或"老師"。此外,尚有道徒在家中自設的道堂和家壇。總道堂雖與各地道堂始終保持著統屬關係,但各地道堂均不必向總道堂繳獻香金,總道堂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信眾捐助。

道堂布置

廖帝聘在世時,曾在修覺山建有道堂,作為道徒的宗教活動場所。廖帝聘去世後,由其弟子修建的道堂遍及贛、閩、粵等省。各地道堂雖規模大小不一,但均以一個宏偉、寬敞並坐北朝南的經堂為中心。經堂亦稱祖堂,是教務活動中最重要的場所,每日誦經、參拜、靜坐等功課,均在此進行。

因該教不奉祀偶像,故一般在經堂大廳正中的後牆或屏風上,橫掛一塊長方形的大鏡子,大鏡子上方則為"空中圖"。大鏡子前以及長香案後面,並排面南置放五把空椅。居中為真空祖師廖帝聘座位,兩側各兩把分別是廖帝聘親傳弟子本空祖師賴仁章、原空祖師凌邦壁、受空祖師張聲見和本空聖母(又稱音空祖師)藍菊音座位。這五把空椅,任何人不許坐。五把空椅前面的長香案上,置放香爐和蠟台,香爐內通常只焚檀香。緊靠香案前方,置一小經案,上放《四部五冊》及誦經時用的銅磐、木魚、吊引磐即碰鈴等法器。長香案及五位祖師的空椅兩側,各置一把面南的空椅,名為"護法椅",僅供道長在做功課時坐。整個大廳內,除上述七把椅子面南置放以外,還有許多供一般道友做功時坐的椅子,一律面北,即面向祖師的空位置放,不許轉換別的方向。前廳的中部,擺滿供道徒跪拜用的大蒲團。經黨內屏風兩側的立柱及廳門兩側,均貼有檻聯,常見的有:“空道有本源,超群黎同出苦海;中正無偏黨,拔眾生共到淵源”,“人和天地人,六合內齊來返本;道參儒釋道,三教外獨立為尊”等。

空中圖

廖帝聘創立真空道以後,為了使教義的闡釋更加通俗化、直觀化,先後設計了"空中圖°、"空道圖"、"空字圖"和"無空圖",以便於指圖講道,人人皆能懂得其中妙理。其中尤以"空中圖"最重要,各地道堂均將其懸掛於經堂正中。空中圖,圖形主要由"空中"兩個大字組合而成,即將"中"字嵌入"空"字"穴"與"工"兩部分的中間。另外,在描空的大字內,主要在"空"宇上方寶蓋一點及整個"中"字的各個部分,均又嵌入若干個小字。這些小字中,陳有"一法包含無量法,一間劈破萬般門"、"空道流行,天理循環,無偏無私,不上不下"、"靈光普照"等完整句子以外,其餘的均可與大字相結合,從而組成"復始空中"、"正中"、“複本還原、歸一歸空”以及"考真"、"考直"、"考願"、"考舍"等詞或句。

儀式

真空道的主要社會功能是幫助人們戒除鴉片菸癮或治療疾病,於是通過一定手段而達此目的整個過程,便構成該教的重要儀式。其儀式包括跪拜、靜坐、誦經、飲茶四項內容,除以上四項內容外,還有兩項重要的輔助手段,一是提倡常年露宿,雲屏山道堂各房設有床及帳,但該教有一規定,要求教徒晚上必須在露天空地,坐在椅子上而睡,不得躺在床上臥睡。二是開齋茹葷,講究營養,注重清潔衛生。真空道將這一套儀式稱為清茶戒菸精神療疾法。

跪拜

與常人即頭不同,實行五即首,並輔以甩手動作(每首一次,隨之甩手一次,甩手時雙臂向前平舉,然後自然放下並向身後擺動)。真空教極重對祖師的參拜。雲屏山道堂規定,每日三餐前,所有教徒都必須到道堂大廳參拜。參拜時,主持人要擊罄。參拜者不論在大廳任一地點,只要面對空椅即可。跪時兩手向身邊散開,跪叩不拘次數,至疲倦為止。在祖師前參拜後,諸人方可回膳廳進膳。

靜坐

二目微閉,端坐於椅上,要求做到心無掛礙,達於神凝,"凝則精氣神三寶能固"。

誦經

以上靜坐與跪拜,通常都是與誦經結合進行的。平日例行早、中、晚三次功課。功課開始時,隨著誦經生擊磐和詠唱"經頭",眾道友依次在大蒲團上,向經堂正中祖師的座位行跪拜禮,接著開始靜坐。在寬敞潔淨的大廳內,紅燭高燒,檀香氤氳,經曲迴蕩,法器叮噹,充滿肅穆和神秘的氣氛,令打坐者人靜而達於神凝。誦經結束時,靜坐者復依次起立,再行一次跪拜禮,整個功課就此告一段落,如此每日進行三次。跪拜(包括甩手)與靜坐,動靜結合,相輔相成。 "動則生血,靜則還原。"

飲茶

各道堂平日用大瓷盆沖泡上好的清茶,除供住堂的一般道友大量飲用外,對戒菸者或其他疾病需要施治者,還要令專人為之強行灌飲,直到患者被灌得淋漓大嘔方正。此種方式,稱作"過閣",被認為是"化濁接清"、祛除一切沉痾的有效手段。若遇外科疾病,如患瘡癤或眼疾,則將大瓷盆內的茶葉撈出敷之。

朝拜

除此之外,每月初一、十五,都有信徒前往總道堂朝拜真空祖師廖大伯,每個信徒一年至少朝拜三五次。朝拜時,點香燃燭,道長端坐正中,低眉垂目,下面信眾列隊下跪,口誦經文,每誦一句,彎腰下拜一次,跪拜方式與戒菸道友相同,誦經畢,跪拜亦停止。道長徐徐睜眼,向信從微微點頭,如有要求治病者,上前說明並行禮求治,道長口中喃喃,隨即施茶一杯。真空道的盛會是在每年的四月初九日(廖常聘生辰)、七月二十七日(黃畲山開壇市化)、十一月十六日(廖帝聘忌日)。屆時,各地信徒大都赴會,少則數千,多至萬人。每當此時,道堂大廳案桌前的一對石獅背上,插上一對重達一百二十公斤的大紅燭,五個鋁亮的大銅香爐中也焚上檀香。紅燭高照,煙霞氤氳,信徒絡繹上會赴會,向祖位跪拜。道黨內殺豬宰羊,飯菜豐盛,名曰"殺性免劫",信徒飽餐一頓而歸。

入道

新道友人道,無論是為戒菸、為治病,還是僅為對真空道的崇信,首先需經老道友介紹。入道儀式十分簡單,僅需備活雞一隻敬獻祖師,在誦經生高唱"大道如意"的歌聲和噹噹的銅磐聲中,由一位教務人員持刀在祖師的神位面前當場將雞殺死。道友人道後,一般要求住堂靜修。有些地處山鄉村野的道堂,還要求住堂道友開荒耕種以自給。設在城鎮的道堂,其經費則靠道友們自願捐助。對不能長期住堂的道友,亦不勉強,允許其在煙席戒除或疾病痊癒後返家居住,對祖山可向而往之,每年逢朔、望或重要節日,來道堂朝拜數次即可。

稱謂

道徒之間,有兩種習慣性的稱謂,一種是稱"功德",其中又可依性別分稱"男功德"和"女功德",或依人教時間早晚分稱"老功德"和"新功德,另一種是互稱"道友",除有勇、女、新、老之分外,還可依其人教前是否習染鴉片煙臆,而將以往的"痛君子"稱為"混道友",其餘未曾習染煙痛者則稱"清道友"。

教義

真空道的教義主旨是以"空"宇為核心,因此廖帝聘便又將其推而衍之,具體化為"五皈"真蹄與"四考"法門。其中"五皈"偏於理論,屬形而上者;"四考"偏於實踐,屬形而下者,以此作為信眾的修持原則。隨著真空道的發展,該教還為信眾定有道規十條,又定有十戒,以此約束信從,克己自律,學好向善,並作為檢驗道徒對真空道是否虔誠信奉的標準。

五皈

1.皈依——心與道合,須奧不離;

2.皈中——不偏不倚,允執撅中;

3.皈正——吾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

4.皈一——純一不二,不為旁門外道所引;

5.皈空——渾忘色相,無我無人,古今宇宙,一切皆空。

四考

1.考真--達本明途,保守真元;

2.考直--道直如矢,絕無邪曲;

3.考原--一心向道,毀譽由人;

4.考舍--超出凡俗,不戀塵緣。

十道規

禮祖堂、尊主教、睦同修、別男女、守職業、重衛生、戒菸癮、治疾病、佐治化、尚修行。

十戒

勿淫慾,勿盜偷,勿賭博,勿奢侈,勿驕傲,勿吃鴉片,勿說證言,勿信偶像,勿迷信風水,勿忘恩負義、件逆倫常。

經典

廖帝聘融合三教經典,陸續編定了《報空寶卷》、《無相寶卷》、《三教寶卷》、《報恩寶卷》等四部寶卷,因第二部二冊,簡稱《四部五冊》。《四部五冊》集中反映了廖帝聘的宗教思想,是了解真空道教義的基本資料。其中的大部分內容是廖帝聘從早年研讀的三教經典,特別是從《羅祖五部經》中轉抄的。在轉抄時,有的段落做了一些更改或增刪,有的則是將諸說雜揉在一起。為了突出其教義主旨,廖帝聘在許多經文的段落包括整段照搬佛道經典,如《心經》、《清淨經》等的後面,都要綴上"複本還源,歸一歸空"這樣一個定型化的結尾。廖帝聘在《四部五冊》中,一再闡揚他是無極聖祖化身,臨凡救世:"天下教門亂紛紛,迷昧眾生無投奔。無極聖神來投化,托化廖祖談真乘。“"空祖原是空生子,顯場空道度眾生。”"塵世眾生只有奉空通、拜祖師、悟真空,才能複本還源,永無生死”;"訪明師,求正法,躲離四生。""又不生,又不滅,長生不老。"

報空寶卷

第一部《報空寶卷》,又稱《真空寶卷》或《首本經卷》,簡稱《首本》,是《四部五冊》中最重要的一部。一部一冊。其內容主要集中在教義核心" 空"往上。諸如"歸一歸空","歸空家鄉°,"家鄉就是真空","祖師空身是大身,大身是空身,空身大身原是一,一者本是無極身",相空諸境,夜空諸夢","空色空相空心性","空行空坐空圓成"等等。其次,就是"空"與"無"、與"我"、與"人"、與"一"、與"萬物"的關係拍口"太虛真空無極身,無為無看自現成;無我無人無一物,一性含容萬物根°,"一是萬般萬是一","祖師萬法虛空生"等等。再次,便是空道變化的無窮奧妙,如"日月星辰可墜地,山石從地可飛空,海水深淵可令枯","刀不能砍,水不能淹,火不能燒,萬物不能遮擋;天不能蓋,地不能載,山河石壁無隔礙,任意縱橫自在", "動則變化無窮盡,靜則還原複本真","空中變化妙義深,不可思議不可稱"等等。

無相寶卷

第二部《無相寶卷》,又稱《無相真經》。一部二冊。其內容大部分來自《羅祖五部經》,如《巍巍不動泰山深根結果寶卷》第十二品"歸家人不知何處細說便知"及第四品"一字流出萬物的母",《苦功悟道卷》第十七品"天地萬物何處來,本是真空能變化"八破邪顯正鑰匙卷》第二十三品"想當初無天地先有本體,想當初無日月先有吾身"等。

三教寶卷

第三部《三教寶卷》,又稱《三教真經》。一部一冊。其內容首先是來自《羅祖五部經》中《破邪顯正鑰匙卷》第十五"破道德經品"及《巍巍不動泰山深根結果寶卷》第十七品"未曾初分無極太極雞子在先"等;其他部分則分別來自《佛說高王觀世音經》、《高上玉皇心印經》、《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以及南宋朱嘉集注的《大學》 、《中庸》中的部分章句等。

報恩寶卷

第四部《報恩寶卷》,又稱《報恩真經》。一部一冊。其經詞中除一部分與《報室寶卷》相同外,另一部分則屬於報恩、祝福或超度等方面的內容,其中有來自《苦功悟道卷》第十八參星的"十報恩"八巍巍不動泰山深根結果寶卷》第二十三品"流浪家鄉"及第二十四品"我今己得安身地,西方路上唱羅哩",《破邪顯正鑰匙卷》第十三品"無為門下不燒錢,信鬼燒紙不成尊"等。在一段《祝福贊》中,通篇是祝願"人人增吉慶,家家保全康"的吉祥話語,其中還特別點出戒菸的內容:"祈保脫去洋菸者,永不踏地獄之門。"

祖師

廖帝聘,字達群,號兆空。江西長寧縣(今江西省尋烏縣)桂嶺堡水東村人。生於道光七年(1827年)四月初九日,卒於光緒十九年(1893 年)十一月十六日。

廖帝聘父交泰,母賴氏。交泰前朔數代,有翠邦其人。廖家在翠邦之後,"不但家聲大振,人文亦蔚然興起"。為帝聘四書五經等儒學啟蒙的,是其胞叔府學生員履泰,由此可知廖氏在當地應屬殷實之家。廖帝聘兄弟六人,居長。七歲人學,從其胞叔履泰讀書。長大後,末參加科舉,而在本邑習商。二十歲時,娶妻王氏。兩年後,生女不育而夭。又二年,妻王氏亦去世,帝聘遂萌出家之念。雖為父母所勸止,但此後除潛心研習三教經典外,對日常凡俗雜事概不屑問,終於鹹豐七年(1857年)正月上元之日,毅然辭親投玉屏山雲蓋崬古剎長老劉必發門下學佛。不久,又隨長老遷往修覺山,埋頭讀經,苦行修持長達六年之久。

在此期間,長老命廖帝聘反覆誦讀《羅祖五部經》,作為參悟主課。同治元年(1862年),他聲稱受神人點化,當為"空中教主",並可開齋茹葷,遂別師返里,入居廖氏別墅黃畲山培桂園,勤修內果,苦立外功,融合三教經典,特別是吸收了《羅祖五部經》的宗教思想,陸續編定《報空寶卷》、《無相寶卷》、《三教寶卷》、《報恩寶卷》 ,簡稱《四部五冊》。 《四部五冊》的出現,標誌著真空道的誕生。

自同治元年(1862年)真空教創立以來,在江西各地傳播。後來官府以邪教罪名逮捕他,光緒十九年(1893年)死於獄中。

傳布

廖帝聘創立真空道後,便開始在黃畲山培桂園開堂布化,為人戒菸治病。一時求戒菸治病者接踵而至,信奉者也日漸增多。從清光緒六年(1880年)起,有賴仁章、凌邦璧、張聲見、賴仁章之妻藍菊音先後皈依入教.他們死後與廖氏一同被信眾奉為真空道5位祖師。

清光緒十年(1884年),廖帝聘攜兩個弟弟與賴、凌、張3弟子等人在安遠泊竹園建立“浮雲山道堂”。使該地成為贛南傳道中心。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廖氏師徒開始北上傳道,經過幾年努力,信徒已遍及贛南各地,成為江西的一大教派。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廖帝聘、賴仁章、張聲見被捕,廖帝聘絕食而死,眾弟子與家人將其葬在贛縣東門外。從此,廖帝聘被徒眾奉為“真空祖師”,其墓地也成為真空道的朝拜聖地。賴仁章、張聲見後被營救出獄。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張聲見亦病逝。賴仁章與凌邦璧遂繼承廖氏遺志建起黃畲山總道堂,作為真空道的祖山與傳道中心。此後,賴、凌、藍3位弟子四方傳道。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真空道已由江西境內傳到廣東、福建、江蘇、浙江、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北京以及西北陝甘、西南四川等地,並陸續發展到香港地區和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發展成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教派。

民國15年(1927年),廖帝聘百年誕辰時,中外道徒萬餘人匯集黃畲山舉行紀念大會,宣稱“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

民國37年(1948年),廖藝圃將真空道改稱真空慈善會,在國民政府社會部備案,總堂仍設在黃畲山,同時在南京設立辦事處,各地設立支會。是年農曆四月初九,廖帝聘生辰時,真空慈善會在黃畲山召開成立大會,廖藝圃被選為理事長,一批國民黨軍政官員被選為理事、監事,真空道得到了國民黨政府的承認。

據已故羅香林先生調查統計,截至民國38年(1949年)前,真空道已在國內12省1市設立道堂總計205座,即江西85座、福建28座、廣東22座、江蘇23座、湖北20座、河南7座、湖南6座、安徽5座、陝西3座、四川3座、甘肅1座、台灣1座、北京1座。香港8座,東南亞總計172座,其中馬來西亞最多,122座,其次是新加坡36座、印度尼西亞7座、沙勞越6座、北波羅洲1座(數目以20世紀60年代為限) 。

現狀

至民國16年(1927)初,五祖師均已去世,真空教活動逐漸減少。新中國成立後,雲屏山道堂停止活動,教徒下山遷至焦坑居住。1965年,雲屏山道堂被拆毀。改革開放後,福建等地又興起了真空教,如今,真空教在台灣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南洋華人社區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