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初期,附近八個村莊村民集資始建真武廟(玄武廟),廟舍九間,並將雞爪山改名為金寶山。清光緒年間,八村擴建真武廟,規模擴大,建築宏偉。廟舍分前後兩院,兩院各有一座大殿,兩大殿抱廈禪門,雕龍刻鳳,飛檐彩壁,瑰麗多姿,非常壯觀,後又增建六間高樓,廊坊兩廂,前後廟舍總計24間,占地30餘畝。院內古木參天,有古碑四座,大鐘一口,水井一眼。常住和尚十數人,較聞名者如元修、元墩、元尊、元貴等。
清末民國初年,水患頻繁,戰亂不斷,真武廟年久失修,逐漸殘破,至一九四八年,已成為一片廢墟,瓦礫遍地,雜草叢生。一九九二年春,附近村民,參照清代真武廟建設規模和圖樣,計畫重建真武廟。
二00四年冬熱心民眾在軍集村東小橋下發掘出土了《重修玄帝大殿挽廈禪堂碑》,該碑立與清嘉慶二十三年,碑文中記載“惟濮為帝丘舊地,堯陵舜廟唐虞故跡猶存,其以山名者,歷山吉山外有金寶山。”此外碑文還詳細記載了金寶山附近的文物勝跡:“金寶山西望谷林陶唐氏之陵隱隱可見,南望歷山,有虞氏廟在焉,北望吉山,傳為許由之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