眇忽

miǎo hū ㄇㄧㄠˇ ㄏㄨ
眇忽 
(1).隱約不明貌;微茫貌。 唐 獨孤及 《祭相里造文》:“話言存乎耳目,惟音形眇忽,無前期可望。” 唐 柳宗元 《潭州楊中丞作東池戴氏堂記》:“堂成而勝益奇,望之若連艫縻艦,與波上下。就之顛倒萬物,遼廓眇忽。”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事事物物,大而昭著,微而眇忽。”
(2).頃刻;瞬息。指極短時間。《朱子語類》卷五九:“見此良心,其存亡只在眇忽之間,才操便在這裡,才舍便失去。”亦謂倉猝。 清 王韜 《跋日本<岡鹿門文集>後》:“一旦遇利害作於眇忽,蹶起而忿爭,蹀血千里,蒼生塗炭,竟不免於弱肉強食矣。”
(3).幽微。 明 方孝孺 《鄭生祐哀辭》:“既聰達兮,又慧哲;超幾先兮,燭眇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