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的若干意見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加快全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將其培育成為我省現代服務業重要支柱產業,更好地服務和支撐經濟發展,根據《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意見》(黔府發〔2014〕18號)精神,經省人民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見:

一、 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一)總體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深入實施主基調主戰略,大力實施開放帶動創新驅動,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為重點,以市場為導向,以先進技術為支撐,著力營造物流業良好發展環境,促進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著力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及運作方式銜接,打造物流網路體系;著力推動物流業與大數據融合發展,運用信息技術提升物流運行效率,推進物流業社會化、專業化,不斷增強經濟的核心競爭力,為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提供有力支撐。

(二)發展目標。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和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布局合理、技術先進、便捷高效、綠色環保、安全有序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加快構建,貴州作為西南重要物流樞紐和全國區域性物流中心的地位逐步建立。到2017年,物流業增加值達到180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2%以上。到2020年,全省物流業增加值達到2500億元以上,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3%以上。

——物流整體運行效率顯著提高。通行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收費公路管理得到加強和規範,條塊分割和地區封鎖加快破除,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物流服務市場逐步建立。到2017年,全省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到19.5%以下。到2020年,全省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全省生產總值的比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物流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企業一體化運作、網路化經營能力進一步提高,信息化和供應鏈管理水平明顯提升,一批技術水平先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集團和一批物流服務品牌加快形成。到2017年,培育3A級以上物流企業30家以上,建成物流企業聯盟3-5個,引進第三方、第四方知名物流企業超過5家,新增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以上物流企業2-3家,3億元以上8-10家。到2020年,物流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3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超過50家,建成物流企業聯盟8個以上,引進第三方、第四方知名物流企業超過10家,新增主營業務收入15億元以上物流企業3-5家,3億元以上15家以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物流基礎設施及運作方式銜接更加順暢。外連全國主要經濟區域、內接省內重要節點、便捷通達的物流通道網路體系加快形成,一批布局較為合理、功能較為完善、輻射帶動作用較強的省級物流園區加快建成,多式聯運大力發展,城市社區和村鎮布局建設共同配送末端網點加快推進。到2017年,建成總產值100億元以上的物流園區3-5個,50億元至100億元的物流園區8-10個。到2020年,建成總產值200億元以上物流園區3個以上,100億元至200億元的物流園區8-10個,50億元至100億元的物流園區20個以上。(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物流信息化、標準化水平顯著提升。物流信息平台發展水平明顯提升,智慧物流雲、智慧交通雲、電子商務雲加快建成,物流標準制定和套用進一步推廣。到2017年,物流企業信息化普及率達到50%以上;制定和頒布1-3個地方物流標準。到2020年,物流企業信息化普及率達到80%以上;制定和頒布地方物流標準5-8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全力推動物流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三)著力發展現代物流龍頭企業。通過聯合、兼併、資產重組等方式,整合物流資源,創新特色服務,壯大企業規模和實力,大力培育一批技術水平先進、主營業務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現代物流企業集團,通過規模化經營提高物流服務的一體化、網路化水平。加大國家A級物流企業的培育力度,扶持一批符合國家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標準的物流企業創建國家3A、4A、5A級物流企業,提高綜合服務水平。鼓勵大型物流企業打造品牌,通過示範效應,加快實現規範化、特色化經營,提高行業知名度。鼓勵物流企業開展跨區域網路化經營。(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四)鼓勵企業聯盟合作。鼓勵中小微企業組建企業聯盟,創新合作方式和服務模式,搭建交易平台、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務平台,建立服務於物流各階段的物流企業聯盟,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技術經濟優勢,避免盲目競爭,提高整體效益。對參與聯盟發展的小微物流企業加大小額擔保貸款支持力度。支持個人自主創辦物流企業。(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財政廳、省政府金融辦、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五)大力發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大力推進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引導工業企業剝離物流資產與業務生成第三方物流企業,開展社會化物流業務。鼓勵和支持製造企業與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構建物流服務體系,外包企業物流業務,培育一批製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第三方物流示範企業,經認定的第三方物流示範企業,符合條件的按特殊性稅務處理給予扶持。充分運用現代技術,大力發展第四方物流,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物流規劃、諮詢、信息、供應鏈管理等系統化解決方案。(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六)積極引進現代物流企業。進一步擴大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在公路港、航空貨運、快遞、電子商務、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物流地產、物流信息等領域,積極引進世界100強物流企業和國內5A級物流企業來黔設立總部和區域總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投資促進局、省交通運輸廳、民航貴州安全監管局、省郵政管理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縣〔市、區、特區〕人民政府)

三、著力提升物流業創新發展能力和水平

(七)加快推進供應鏈管理等物流服務模式創新。加強與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聯動,加強對採購、生產、銷售等過程的全程計畫和物流管理,積極發展集原材料和零部件採購、產成品包裝銷售、售後零配件供應維修於一體的全過程供應鏈物流,提高物流企業的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能力,發揮物流業對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支撐帶動作用。促進供應商管理庫存、精細物流等庫存管理模式創新,提高物品可得率和資金周轉率,降低平均庫存水平和物流總成本。(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

(八)進一步促進物流技術開發套用。鼓勵現代物流企業提高研發投入比例,加強物流核心技術和裝備研發,推動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加快食品冷鏈、醫藥、菸草、機械、汽車、乾散貨、危險化學品等專業物流裝備的研發,提升物流裝備的專業化水平。支持物流企業吸收引進國際先進物流技術,提高物流技術自主創新能力,組織認定一批省級示範項目和省級創新型企業,具備條件的物流企業一律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相關政策。支持物流企業推廣物流信息編碼、物流信息採集、物流載體跟蹤、自動化控制、管理決策支持、信息交換與共享等領域的物流信息技術;鼓勵新一代移動通信、道路交通信息通訊系統、自動導引車輛系統、不停車收費系統以及托盤等集裝單元化技術普及;推動北斗導航、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在產品可追溯、線上調度管理、全自動物流配送、智慧型配貨等領域的套用。(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九)積極推廣物流標準化。支持重點物流企業聯合物流行業協會、專業研究機構制定具有我省特色的物流行業地方標準。選擇重點領域大型物流企業、配送中心、售後服務平台以及物流園區和重點區域開展物流標準化試點示範工作,鼓勵物流企業套用國際和國家物流通用標準,提高物流的標準化程度。建立標準化示範企業、物流標準化示範基地認定機制,調動企業在標準制訂、修訂工作中的積極性,推進重點物流企業參與專業領域物流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的制訂和標準化試點工作,培育一批標準的商貿物流園區、配送中心、信息服務平台和示範企業。促進物流設備設施、搬運裝卸以及運輸標準化建設,推動標準托盤共用體系建設,減少行業之間(公路、鐵路、航空、水運)、企業之間、車輛之間、搬運裝卸之間因標準不同造成的損失和資源浪費。(責任單位:省質監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大力發展綠色物流。支持企業選用節能環保交通運輸裝備,在城市配送領域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大力扶持綠色物流新型組織方式,在全省重要城市試行“城市共同配送班車”、“城際貨物快運列車”、“電商班列”等模式,降低汽車空載率,提高鐵路、水運等低能耗交通方式在綜合運輸中的承擔比重,降低能耗排放強度。開展綠色倉儲試點示範,推廣一批乾支銜接的公路貨運樞紐場站以及節能型綠色倉儲設施。大力發展基於循環經濟的回收物流,建立廢棄物、回收物循環的物流系統。(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環境保護廳、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成都鐵路局貴陽辦事處、省財政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一)加快發展保稅物流和國際物流。加快推進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安綜合保稅區、雙龍臨空經濟區、貴州“無水港”等建設,積極支持遵義市等申報設立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保稅物流;鼓勵省內進出口貿易依託海關特殊監管區拓展保稅物流業務,不斷擴大保稅物流規模。積極發展國際商貿物流、跨境電商物流、國際快遞物流等,爭取開行“黔渝新歐”國際貨運班列;強化和拓展連線世界主要樞紐機場的空中貨運網路,積極爭取大型航空公司轉運基地落地發展。支持物流企業“走出去”,鼓勵省內有實力的物流企業國際化拓展。在重要物流節點探索設立保稅倉庫,改進物流模式,降低物流成本。(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成都鐵路局貴陽辦事處、貴陽海關、貴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四、強力推動層級合理、需求匹配的物流網路體系建設

(十二)強化物流通道網路體系建設。加快推動“四主四輔”物流通道網路和航空通道體系建設。依託貴廣快速鐵路、黔桂鐵路、貴廣高速公路、銀百高速公路,南北盤江—紅水河航道,以及規劃建設的貴陽至南寧快速鐵路等,全面強化與珠三角、北部灣各口岸的協作,構建聯接珠三角和北部灣的南向物流主通道;依託渝黔快速鐵路、川黔鐵路、成都至貴陽客運專線、蘭海高速渝黔段、銀百高速公路貴陽至道真段、貴陽至畢節高速公路、烏江和赤水河航道,以及規劃建設的遵義至瀘州鐵路、開陽至遵義鐵路等,構建連線成渝通向長江經濟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貴陽經畢節至四川的北向物流主通道;依託湘黔鐵路、貴陽至長沙客運專線、清水江航道,以及規劃建設的貴陽至襄陽鐵路、銅仁至吉首鐵路、銅仁至懷化高速公路等,構建連線長株潭通向長三角和連線中原經濟區通向環渤海經濟區的東向物流服務主通道;依託貴昆鐵路、貴陽至昆明客運專線、貴陽(林歹)至納雍鐵路,以及規劃建設的納雍經六盤水至攀枝花鐵路等,構建連線雲南橋頭堡通向東協自由貿易區的西向物流服務主通道。依託德江至習水、江津經習水至古藺高速公路,以及規劃建設的衢州至麗江鐵路昭通至黔江段等,加快構建連線畢節市、遵義市、銅仁市的黔北物流通道;依託興義至榕江高速公路、都勻至安順高速公路,以及規劃建設的興義至永州鐵路等,加快構建連線黔西南州、黔南州、黔東南州的黔南物流通道;依託松桃至銅仁、沿河至德江等高速公路,以及規劃建設的涪陵至柳州鐵路等,加快構建連線銅仁市和黔東南州的黔東物流通道;依託畢節至織金鐵路、盤縣至興義、納雍至晴隆和都(勻)香(格里拉)高速公路六盤水至威寧(黔滇界)段等高速公路,以及規劃建設的畢節經六盤水至興義鐵路等,加快構建連線畢節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州的黔西物流通道。著力最佳化“一乾十三支”的民航機場布局,推進機場貨運區建設,健全機場貨運體系。積極拓展覆蓋全國、連線世界主要樞紐機場的空中貨運網路,推進航空公司增開至國內樞紐機場的主幹航線,拓展國內貨運機航線和國際直飛客貨航線。(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民航貴州安全監管局、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財政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三)著力推動以公路港模式為重點的公路運輸網路體系建設。大力支持“智慧型公路港”發展,加快打造以貴陽為樞紐中心,以遵義、六盤水、都勻為一級基地,以畢節、銅仁、凱里、興義等為二級基地的全省智慧型公路港網路體系,建成全國領先的示範型“智慧型公路港”物流平台網路,推動全省物流業轉型升級和一體化物流體系構建,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四)加快健全完善多式聯運網路體系。加快重點鐵路、口岸公路、內河水運等基礎設施建設,集約、節約利用通道資源,強化區域間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加快促進不同運輸方式在各節點的銜接、協調,重點推進具有兩種以上運輸方式的多式聯運樞紐建設。積極推進省內道路運輸企業和鐵路部門深度合作,加快構建鐵路快速轉運體系,制訂跨站跨區域應急分流分卸、急速轉運方案,建立貨場快速轉運機制,在改貌物流中心、遵義閣老壩、黔南福泉、黔東南羊坪等鐵路貨運樞紐加快公鐵聯運設施建設,推動公鐵聯運發展。依託烏江、清水江、南北盤江-紅水河、赤水河沿岸港口,加快大宗物資水陸聯運發展,啟動貨櫃鐵水聯運物聯網建設。在雙龍臨空經濟區加強空陸聯運設施建設,積極推動空陸聯運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商務廳、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民航貴州安全監管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五)著力推進以智慧物流為重點的信息化網路體系建設。依託大數據,加快推進智慧物流雲、智慧交通雲、電子商務雲建設,打造全省統一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務系統平台,支持平台開展多種服務,鼓勵物流信息的互通互換,促進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協同和聯動,提高物流服務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加強物流節點內部的物流裝備設施信息化建設,努力實現交通貨運信息、物流供需信息、網上物流線上跟蹤、物流投資項目等信息互通共享。支持物流企業採用物聯網等物流新技術,實現企業、車輛與網際網路的即時連結。(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科技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六)加快發展快遞和城鄉配送網路體系。支持快遞業與民航、鐵路、公路等運輸行業聯動發展,積極發展高鐵行包和快運班列運輸;推動快遞業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培育一批電子商務和快遞業聯動發展示範企業;加快建設省級快遞物流園區及各市(州)快遞物流樞紐,建設覆蓋全省的快遞物流中心網路,打造低成本和現代化的快遞物流公共服務平台,構建便捷高效、競爭有序、技術先進、服務優質、覆蓋城鄉的快遞物流服務體系。在大中城市發展面向流通企業和消費者的社會化協同配送物流服務,規劃建設一批公用型貨運樞紐和多式聯運配送節點,合理布局物流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站點三級網點,加強末端配送網點、配送停車和裝卸場地設施建設,推廣共同配送、“網訂店取(送)”等創新模式。各市(州)、貴安新區要結合道路交通實際狀況,出台方便物流配送專用車輛在中心城區通行和停靠的具體政策,定期開展城市配送運力投放需求調查,完善運力投放標準、規模和計畫,合理規劃和設定配送車輛通行區域和時段,合理確定配送車輛停靠卸貨區域,推廣港灣式路邊停靠卸貨作業模式和快速卸貨技術,完善配送車輛通行、停靠有關的交通標誌、標線。完善城市配送車輛技術標準和通行管理,統一車輛標識,允許符合技術標準要求的電動三輪車等小型運輸工具合法合規實施終端配送作業。支持發展農資和農村消費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引導郵政企業、物流企業充分利用農村郵政網路、農村客運班車開展農村物流服務,與電商合作發展電商小包等新型郵政業務,逐步建成“縣級分撥中心、鄉鎮物流場站、農村物流網點”配送網路,推動農資下鄉和農產品進城。(責任單位:省郵政管理局、省商務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供銷社、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十七)強力推進物流園區建設。依託“5個100工程”,在重要交通樞紐規劃建設綜合服務型、貨運樞紐型物流園區,在產業發展重點區域有針對性地建設能礦、資源深加工、建材、輕工等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在主要城市周邊建設商貿服務型物流園區,在綜合保稅區、臨空經濟區建設口岸服務型物流園區。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示範性物流園區,發揮物流園區的示範帶動作用。在全省物流通道重要樞紐規劃建設一批公路物流中心、鐵路物流中心、水運物流中心、航空物流中心和快遞分撥中心;在產業園區、城市綜合體推進專業物流中心建設;在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流通節點,通過國家投資示範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增加對糧食倉儲設施的投入,加大“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力度,支持大宗鮮活農產品產地預冷、初加工、冷藏保鮮、冷鏈運輸等設施建設,完善冷鏈物流網路。在每個縣(市、區、特區)配置1-2個分撥配送中心。(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貴陽海關、貴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五、加快構建重點突出、協調發展的現代物流業發展格局

(十八)最佳化物流空間布局。充分發揮貴陽作為國家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的作用,重點發展總部基地、空港物流、保稅物流、快遞物流、會展物流,加快供應鏈管理技術和物流信息技術的研發與套用,建設以貴陽為核心、貴安新區和安順為次核心的“貴陽大都市物流圈”。加快推動“遵義物流樞紐”裝備製造物流、商貿物流、快遞物流、農產品物流發展,積極推廣供應鏈管理技術,形成全省現代物流業發展次中心;根據地方發展特點和需求,推動建設畢節、都(勻)凱(里)、六盤水、興義、銅仁區域性物流樞紐。依託貴州省城鎮體系空間結構和交通幹線網路布局,在重要交通樞紐和產業集聚區域,打造一批綜合性物流和生產性物流縣域節點城市,加快分撥中心、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以重要縣城為骨架的物流節點網路,健全全省物流空間布局結構。(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六、切實改善現代物流業發展環境

(十九)完善市場準入和後續管理制度。在物流領域全面實施“先照後證”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前置性審批。嚴格落實物流企業登記首辦責任制、業務辦理限時制、“審核合一”等制度,對物流企業的重大投資項目以及其他特殊事項,根據企業需要開闢註冊登記“綠色通道”或實行電話預約上門和全程跟蹤服務。清理、歸併和精簡物流領域各類行政審批和許可項目,對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必須由法人機構申請的資質,物流企業總部統一申請獲得後,其非法人分支機構可向所在地有關部門備案獲得;涉及物流企業的非行政審批一律取消。允許物流企業經營網點設立非獨立核算分支機構。加強對物流企業經營行為的事中事後監管,加強物流業信用體系建設,制定物流企業信用記錄和考核制度,推動物流信用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建立集合工商、稅務、交通等部門和物流協會、服務客戶等多方面的物流企業信用信息資料庫,建立違法物流企業名單(“黑名單”)制度,對採取惡性競爭、不誠信的物流企業,責令整改或取消經營資格(資質)。在部分專業物流領域開展試點示範,初步建立分類監管和失信懲戒機制。(責任單位:省工商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人行貴陽中心支行、省質監局、省商務廳、省政府法制辦、省政府金融辦、省交通運輸廳、省地稅局、省國稅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十)切實減輕物流企業負擔。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有關企業所得稅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2號)有關規定,以《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國家發展改革委令第15號)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物流企業,到2020年12月31日前,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落實國家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將小型微利物流企業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到2015年底並擴大範圍;在現行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暫免徵收增值稅、營業稅的基礎上,至2015年底,將月銷售額2-3萬元的也納入暫免徵稅範圍。對小微物流企業從事國家鼓勵類項目,進口自用且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設備,免徵關稅。按照國家規定落實物流企業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半徵收政策。對涉及物流企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凡收費標準有上、下限額度規定的,一律按下限額度收取。(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貴陽海關、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十一)改善物流車輛交通管理。規範涉路執法行為,嚴格執法程式,加強執法監督,嚴肅查處“亂收費”、“亂罰款”違法行為,嚴格落實涉路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制度、一事不再罰制度和罰款收繳分離制度。切實加強貨運車輛生產改裝、登記檢驗和道路運輸市場準入審核把關、重點貨運源頭監管、企業信用獎懲等重點環節監管,建立公路超限超載治理聯席會議機制,統一治超標準,開展聯合執法,嚴查超限超載行為。簡化道路運輸物流企業運輸證年審手續,最佳化審驗程式,允許異地年審。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和發展改革部門要抓緊研究最佳化調整我省公路通行收費標準的政策措施,延長高速公路收費年限,完善降低公路收費標準體系。加快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建設,大力推進全國聯網工作,提高運輸車輛通行效率。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積極拓展綠色運輸通道,研究提出擴大物流運輸綠色通道的適用品種和範圍。(責任單位: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省農委、省商務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十二)加大資金和用地扶持。加大政府資金對物流業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積極爭取將我省規劃的重大物流設施項目納入國家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確定的重點物流工程;統籌省級用於物流業發展的各專項資金,對重大物流設施項目積極給予支持。屬於物流園區建設項目的,可享受全省產業園區建設優惠政策。對在物流園區經營的企業,進一步加大在項目、資金和政策上的傾斜。加大用地扶持,對符合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重點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重點物流企業項目建設所需用地,優先合理安排年度用地計畫指標。在工業園區和現代農業高效示範園建設的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享受工業用地價格。省內區域商貿中心城市、主要節點城市的物流配送中心,連鎖企業配送中心建設項目內用於建設倉儲設施、堆場、貨車通道、迴轉場地及停車場(庫)等物流生產性設施用地列入工業、倉儲用地範疇。農產品批發市場用地作為經營性商業用地,應嚴格按照規劃合理布局,在土地招拍掛出讓前,所在區域有工業用地交易地價的,可以參照市場地價水平、所在區域基準地價和工業用地最低價標準等確定出讓底價,土地出讓後嚴禁擅自改變用途從事商業性房地產開發,確需改變用途、性質或者進行轉讓的,應當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經依法批准。第三方物流企業所使用的行政劃撥物流用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條件的,按工業、倉儲類用地補繳土地出讓金。使用標準廠房的,按工業企業標準予以優惠。(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農委、省科技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十三)拓寬投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方式,加快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我省物流通道、物流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對符合條件且信用評級高的重點物流企業提高信貸額度。貴州銀行、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等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對物流業資金投放力度。針對物流企業特點推動金融產品創新,推動發展新型融資方式,為物流業發展提供更便利的融資服務。支持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通過發行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企業債券和上市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創業投資、產業投資基金等投資符合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方向的重點物流項目,並積極參與重點物流企業重組、併購。(責任單位:省政府金融辦、人行貴陽中心支行、貴州銀監局、貴州證監局、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二十四)積極培育和引進現代物流人才。省內大中專院校、職業院校要積極開設現代物流類相關專業。鼓勵社會資本在我省探索建立專業現代物流職業院校,探索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調育人的物流人才培養新模式。將物流人才培訓納入我省職業教育培訓計畫,支持各類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物流企業合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開展物流職業資格認證。對引進的國內外高層次物流從業人員,給予我省引進人才政策規定的相關待遇,切實解決高端引進人才本地入戶、子女入學、醫療以及購房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對一定規模的省級重點物流企業副總經理以上人員,可適當放寬破格條件,直接申報高級經濟師資格。各地政府應以企業成長性和經濟貢獻等為依據,對其高層次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予以適當獎勵。(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十五)提高現代物流業對外開放水平。堅持開放帶動,著力推動與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物流業合作聯動,深化渝黔、湘黔、川黔、滇黔、桂黔等省際間合作,建立健全與周邊省份的物流協作機制。積極承接國際轉移,引導外資投向現代物流業基礎設施和前沿領域,加快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加強長江流域口岸物流通關協作,建立和完善海鐵聯運,加快推進與長江流域海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等多種區域通關一體化模式,實現海關、檢驗檢疫“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構建物流快速通道。充分利用西部快運專列,進一步增強鐵路貨運合作。(責任單位:省商務廳、貴陽海關、貴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省交通運輸廳、成都鐵路局貴陽辦事處、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七、加大物流業協調保障力度

(二十六)加強組織協調和服務。加強指導協調,進一步發揮省服務業發展領導小組職能作用,建立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物流業相關規劃、重大政策、企業發展、物流園區和重大項目建設等的指導協調;省直相關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明確任務,強化責任,形成發展合力。各地要建立健全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協調機制,切實抓好組織協調,整體聯動推進全省物流業發展工作。充分發揮物流行業協會服務作用,建立健全政府購買協會服務制度,支持物流行業協會制定行業規範、加強行業自律、規範市場競爭秩序、推進物流誠信體系建設,開展行業標準制訂、監測研究、信息統計、諮詢服務、行業培訓等工作,不斷提高物流行業協會服務政府、服務行業、服務企業的能力和水平。(責任單位: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廳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二十七)強化統計監測和激勵扶持。進一步加強社會物流統計工作,按照國家社會物流統計核算與報表制度,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產業統計、工商註冊及稅目設立等方面明確物流類別,建立健全貴州省物流業指標體系和統計調查制度,突出抓好交通運輸、倉儲、郵政、商貿等部門物流業統計工作;加強重點企業物流統計監測工作,探索和建立“貴州省物流統計網上直報系統”,建立省有關部門統計工作聯繫制度和信息共享機制。探索和建立現代物流核算方法,加強物流統計分析,為全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動態監測、形勢分析和決策提供依據。建立獎勵扶持機制,研究制定激勵各級發展物流業的獎勵扶持辦法,形成鮮明導向,營造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貴州調查總隊、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管理局、各市〔州〕人民政府、貴安新區管委會)

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1月15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