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立者為勝論師,立‘聲是無常’(宗),‘所作性故’(因),‘如瓶’(喻);而敵者為聲生論師,立‘聲為常’(宗),‘所聞性故’(因),‘如聲性’(喻)。如此,互成相違之宗,而兩者之主張唯能確立自宗,卻不能破敵宗,兩者之因相皆具足,皆能決定,然雙方對於聲之常或無常,各樹其因,結局勝負不能解決,而常與無常二義相違,是為相違決定之過。又如父對子云‘如汝之不孝者乃非人’(宗),‘不孝為畜生所為之故’(因),‘如畜生’(同喻),‘非如孝子’(異喻),子則答以‘縱是不孝者亦為人’(宗),‘人具有五體之故’(因),‘如其餘之人’(同喻),‘非如畜生’(異喻)。於此論式中,兩者之因雖皆具足三相,然人與非人之宗相互違反而曖昧不定,故構成相違決定不定過。[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中本、因明入正理論瑞源記卷五、因明入正理論悟他門淺釋、因明學概論(李世傑)、因明概論(太虛大師全書第十七冊)](參閱‘因明’2276)
相關詞條
-
相違決定
相違決定是因明用語。因過之一。即立論者論證S是P,敵論者則論證S是P,與之相抗衡,立敵雙方的論證各具三相,以致令人不定的過失。例如勝論派立論說:“聲是非...
-
六不定過
(5)俱品一分轉不定過,(6)相違決定過。 (1)共不定、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俱品一分轉等四過,系缺因的第三相。 (2)不共不定系缺第二相。
-
相違
相違,是漢語辭彙, 拼音: xiānɡ wéi 釋義:1、互相避開,分離。2.彼此違背。3、為佛學術語。
注音 引證詳解 -
不定
釋義:(1).不安定;不穩定。(2).沒有一定。(3).不住;不止。 (4).副詞,表示數量大,說不清。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佛學 -
三十三過
三十三過,(名數)因明論理上,自宗因喻三支立量時,由種種配列次第生過誤。陳那數廿九過,天主(商羯羅主)更加四過,為所謂三十三過。即宗九過,因十四過,喻十過也。
概述 九過具體分析 -
不定因
不定因,佛教術語,因明用語。指因明論式中,缺乏因(理由)之第二相(同品定有性)或第三相(異品遍無性)所致之過失。
-
十四過類
因明學用語。詳稱十四相似過類。古因明家將似能破的過失類聚成十四種,以其似真能破而非能破,故稱相似。類聚相似之過而成,故名相似過類。 十四過類,即︰(1)...
概述 詳解 分析 《如實論》 參考資料 -
因十四過
二,隨一不成。 十,相違決定。 十一,法自相相違。
-
因明論
,稱為“似宗五過”;“似因”包括:四不成、六不定、四相違。陳那有“九句因...非有、同品有非有異品有非有,其中的七句為不定因和相違因,屬於正確理由...又被造於他,此因明所謂‘犯無窮過’者。”因明論因明,是古印度的邏輯學。它與...
詞語信息 引證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