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解剖名稱]

解剖名稱。即眼睛。為視覺器官。眼的生理功能與全身臟腑經絡均有關係。

定義

目[解剖名稱] 目[解剖名稱]

《靈樞·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靈樞·邪氣臟腑病形》:“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中尤以肝臟為密切,因為肝開竅於目。臨床上從眼的變化可推測肝的病證,某些眼病亦可從肝論治。《靈樞·五閱五使》:“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眥青。”同時,眼又是望診察神的重要器官。《推蓬寤語》:“目為神之牖。”

結構與命名

目,即眼睛。《內經》稱其為“精明”、“命門”。居眼之窩名眼窩;眼窩四周骨骼稱為目眶;上下眼瞼,又名胞瞼、目裏,古名“約束”,俗稱“眼胞”;目之內角,古今均名目內眥;目之外角,古今均名目外眥;眼的白睛部分稱為白眼(相當於球結膜和鞏膜);眼的黑睛部分稱為黑眼(相當於角膜和虹膜);黑眼中央的圓孔稱為瞳子、瞳神、瞳仁(即今之瞳孔);目內眥的上、下方各有一小孔,稱為淚竅、淚堂(即今之鼻淚管上口);眼球內連於腦的束狀物稱為目系。

目為專司視覺的器官。《素問·脈要精微論》說:“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這是對眼的視覺功能的形象描述。

與臟腑經絡的聯繫

目與臟腑的關係中,當推與肝的關係最為密切。《素問·金匱真言論》指出:肝“開竅於目”。目與肝的生理病理聯繫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肝之經脈上連目系。足厥陰肝經自下而上,沿喉嚨之後入鼻咽部,上行連於目系而出於額後直達巔頂。中醫眼科專著《審視瑤函》說:“五臟六腑精華,皆從肝膽發源,內有脈道孔竅,上通於目為光明。”又說:“肝氣升運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絡之血也。”指出臟腑精微物質,均通過肝經脈道,上行以養眼目。近代研究證實,十二經脈之中,肝之經脈與眼的關係最為密切,其經經穴的針刺感測比其他經脈之經穴均敏感。有人通過針刺經絡敏感人的大敦穴來觀察足厥陰經的微經絡感傳,得知其感傳能深入到眼內,通過眼底深部,聯繫視神經,對眼球有明顯影響,表明肝與目之間依賴經絡的貫通實現其內在聯繫。

二是肝之氣血上濡於目。肝主藏血,人體各部血量的增減,與肝的藏血功能密切有關.這一功能又依賴於肝氣疏泄協調完成。若肝氣疏泄,肝血充盈,升降適當,出入有節時,肝之氣血源源上濡於目,目能正常精明視物。《靈樞·脈度》說的“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即為此意。《靈樞·天年》:“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此經文則從病理角度說明肝氣肝血與眼的視覺功能的密切聯繫。

三是肝有病變常累及於目。肝病常可累及至目,這是臨床所習見的。如肝陰不足,可致兩目乾澀;肝血虧損,每致視物不清或罹患夜盲;肝經風熱,可見目赤癢痛;肝火上炎,則見目赤疼痛;肝陽上亢,多見目眩頭暈;肝風內動,常見兩目斜視等。現代醫學亦認為,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種肝病均可引起眼科併發症。臨床上肝病患者出現鞏膜黃染、視物模糊、眼睛乾澀、眼疲勞、眼花、復視等症狀頗為常見。嚴重者還可出現角膜感覺減退、視網膜出血、中心視網膜脈絡膜炎等徵象。可見中醫學的肝目相關理論有其廣泛的臨床基礎。

眼除與肝有密切關係外,其與其他四髒和腦亦有著廣泛聯繫。《靈樞·大惑論》說:“五藏六府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論中所及骨、筋、血、氣、肌肉,則分別為腎、肝、心、肺、脾之五臟的代稱。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發展為中醫眼科的重要基礎理論“五輪”學說。

五輪學說將眼自外向內分為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五個部分,分別內應脾、心、肺、肝、腎五臟。髒有所病,可現於輪,以輪為標,以髒為本。之所以謂之為“輪”,是取其形圓如車輪,能靈活運動之意。眼部的五臟部位是:眼胞屬脾,名為肉輪,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為約束;目內、外眥血絡屬心,名為血輪,因心主血,血之精為絡;白眼屬肺,名為氣輪,因肺主氣,氣之精為白眼;黑眼屬肝,名為風輪,因肝主筋,在五氣屬風,筋之精為黑眼;瞳神屬腎,名為水輪,因腎主骨,在五行屬水,骨之精為瞳子。五輪學說強調“眼通五臟,氣貫五輪”。所以,五臟功能健旺,精氣血津液充盈和調,上注頭目,則視清目明。五臟有病,則可影響視覺,甚至出現目睛相應部分(即“輪”)的形色的異常變化。

目為神之外使,目系通腦,為神光之要道,故眼與腦關係密切,而有“目乃神竅”(《壽世傳真》)之說。腦病多累及目,察目可知精神之盛衰。

目與六腑及命門、包絡亦有一定的聯繫,其集中反映於中醫眼科的“八廓”理論中。八廓,是將眼的不同部位分為水廓、風廓、天廓、地廓、火廓、雷廓、澤廓、山廓。之所以謂之“廓”,是取其如城廓圍護,兼能通內達外之意。歷代醫家對八廓的部位、涵義等的見解不盡一致。茲根據《醫宗金鑒·眼科心法》所載簡述之。八廓分屬於六腑及命門、包絡。水廓位於水輪,即瞳神,屬膀胱(與腎相為表里);風廓位於風輪,即黑眼,屬膽(與肝相為表里);天廓位於氣輪,即白眼,屬大腸(與肺相為表里);地廓位於肉輪,即眼胞,屬胃(與脾相為表里);火廓位於血輪的內眥上方,屬小腸(與心相為表里)。上述五廓與五輪相對應,可見“輪”主髒病,而廓主與其相為表里的腑病。此外,雷廓、澤廓和山廓,亦均位於血輪。其中,雷廓位於目內眥下方,屬命門;澤廓位於目外眥下方,屬三焦;山廓位於目外眥上方,屬包絡。有文獻認為,此三方均為相火,當稟命於心火,故皆附於血輪。

臨床上五輪與八廓的察驗方法有所不同。一般說來,輪以通部形色為證,而廓惟以輪上血脈絲絡為憑,或粗細,或連斷,或亂直,或赤紫,起於何處,侵犯何部,以辨何臟腑之受病。誠然,由於臟腑之間聯繫眾多,臨床情況繁雜錯綜,“五輪八廓”這一中醫眼科所獨有的理論認識,既要熟練掌握,又不可拘泥刻板。

眼與經絡的聯繫亦較廣泛。《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十二經脈及奇經八脈之中,直接連目系的有足厥陰肝經和手少陰心經。此外,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在目外眥交接,足陽明胃經挾鼻上行鼻根部交會後,旁行入目內眥。他如任脈和沖脈抵目眶下,陰〓脈和陽〓脈達目內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