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盧興邦故居,又稱“盧氏公館”,位於新陽鎮雙鯉村,距縣城15公里。是里人盧興邦於民國11年(1922)建造的古樸住宅。盧興邦是近代傳奇人物,他出身寒微,後來當上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獨立師師長,成為管轄閩北22個縣軍政大權的一方霸主。盧興邦發跡後,就把家從團結鄉七尺村朱源里自然村遷到新陽鎮雙鯉村,蓋起一座富麗堂皇的“盧氏公館”。
盧興邦故居,座落在雙鯉村公館峽,坐北朝南,依山面河,四周群山環抱,綠水纏流,環境優美。故居占地面積3150平方米,建築面積2194平方米。平面呈長方形,布局對稱,中軸線上依次為正堂、中堂、下堂(山門),三廳堂之間留有四方丹墀,左右各有三間廂房相連,周邊為�廊,三廳堂左右兩側各有兩幢橫厝,由6個過水亭相衍接。主體房屋為懸山頂建築,四面築有圍牆。下堂正立面左右兩旁,各建有一座對稱的“姐妹樓”,為三層歇山頂建築,並高出中間主體房屋,呈中間低,兩邊高的“u”字形狀,顯示盧氏公館威嚴肅穆。“姐妹樓”為盧氏小姐詩書女紅用房,頗具氣派。故居整體為土木磚石結構,雕樑畫棟,雄偉壯觀;窗花獨具特色,以“人物”、“習禽”、花卉圖案和“吉祥如意”、“龍鳳呈祥”、“福壽富貴”等隱形表意紋飾為主,作品大多出自名家巨匠之手,造形準確,刀工細膩,雕刻精湛,栩栩如生,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面前原配套建的“文昌閣”、“見龍橋”古建築,也依然風貌猶存。
介紹
盧公館位於尤溪縣新陽鎮雙鯉村,為盧興邦中年以後的定居處,1992年列為尤溪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盧興邦的故居,當地人稱之為“盧氏公館”,是盧興邦成為軍閥後的主要處所,公館峽因此得名。雙鯉村-因村裡的小河裡有兩塊石頭酷似兩隻鯉魚,故得名“雙鯉”。盧興邦篤信“風水”,他就是看中溪中的兩塊巨石,猶如欲躍龍門的雙鯉;周圍的山勢如同五牛競奔,寓示將來可以飛黃騰達,於是盧興邦便在此建起了“盧氏公館”。為守住“風水”,他硬是叫人挑土填方,將宅後的山凹堆起一座人工山包。又嫌房前道路人來人往破了他家的“風水”,強行將房前道路改道。
盧氏公館整體建築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占地面積3150平方米,建築面積2194平方米。主體建築為三進式單檐歇山頂土木磚石結構,中軸線上依次為正堂、中堂、下堂,三廳堂之間留有四方天井,天井左右各有三間廂房,周邊有迴廊相連。正堂為主人居住的主屋,盧公館的正面,中間為一券形門樓,安有鐵皮大門,門的兩旁的對聯為“金龍形結五牛相,玉帶飄揚雙鯉朝”。橫批匾額為金字行書“金甌世蔭”四個大字。聯中間的“五牛”指公館峽周圍狀如犍牛的山;“玉帶”,即指盧興邦為叫溪水改道而讓人在房前開挖的弧形河道“玉帶溪”;“雙鯉”,即溪中兩塊形似鯉魚的青石。盧興邦還在河道尾處挖一深潭,讓溪水注入,以寓無數財寶被留注“寶庫”。三廳堂左右各有兩幢橫厝,由六個過水亭相銜接。四周築有圍牆。公館峽左右兩側建有一座高出中軸主體建築的土木結構的三層樓,兩樓對稱,形同姐妹,又象牛的兩角,俗稱“姐妹樓”,為盧家小姐詩書女紅之用房。每間居室的窗欞都有雕刻精細的窗花,其式樣紋飾多寓意吉祥如意、福壽富貴、龍鳳呈祥;也有一些窗花雕刻飛禽、人物等圖案,其造型準確、刀法細膩,頗具欣賞價值。
盧氏公館建成後,又在其東面建起兵營、武器庫,在其左后角建起一座炮樓,顯示出握有兵權的師長之家的與眾不同。“文化大革命”中炮樓被拆除。
解放後,在土地改革中,盧氏公館被新政府沒收,分給了貧苦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