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盧耕甫(1870—1941),字文鐸,廣東梅縣人。其父盧雲山早年遠赴印度創業,經營皮革、藥材生意,為當地僑領之一,熱心支持家鄉公益事業,深受鄉人稱讚。盧耕甫自幼聰穎好學,6歲入學,7歲能文。後中秀才,繼入韓山書院專攻文學。畢業後赴印度繼承父業,結交革命人士,先後加入興中會、同盟會,追隨孫中山輾轉於東南亞各埠,為革命奔走。在香港與饒芙裳、姚雨平、謝良牧、鄒魯等革命黨人,商討反清大計,負責在潮梅地區發展革命組織,聯絡閩、粵、贛邊區一帶反清復明的秘密組織洪門等,伺機起事。
盧耕甫在多處地方以教書作掩護,邊教學邊做發動工作。1908年至1911年,盧耕甫在梅縣丙村三堡學堂任教期間(盧耕甫時任附設在三堡學堂內的東山中學校長,也在三堡學堂上課;還有對少年葉劍英詩文影響最大的李煮夢,他是東山中學老師,同樣在三堡學堂兼課),葉劍英正好是他兒子盧春達同班同學,他因而特別關心他們的學習。葉劍英和盧春達後來又為東山中學同學,離校後同時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學校。其間,葉劍英曾得到盧耕甫的不少幫助。
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盧耕甫被捕入獄。革命黨人積極營救,動員各地會黨民眾數千人,手持武器,集結梅州附近,聲勢浩大。武昌起義成功後,梅州革命黨人聞風而動占據梅州。梅州所屬各地選派代表27人,組成議會,推舉盧耕甫為議長。不久,經民主投票,盧耕甫當選為首任梅州州長。州改為縣後,盧為梅縣第一任縣長。1925年春,國民革命軍東征,葉劍英率黃埔軍校學生軍駐紮在梅州學宮,兼任梅縣縣長近一個月。其間,葉劍英曾多次到南門盧家祠看望住在那裡的盧耕甫,並尊稱他為恩師。
盧耕甫為人敦厚,待人誠懇,平易近人。他主持公道,不徇私情,善解糾紛,有求必助,常替人排憂解難,受惠者眾,享有“社會賢達”美譽。盧耕甫熱心教育與實業,曾參與籌辦東山中學、南華學院等,1925年與廖道傳、黃默村等熱心人士發起創辦嘉應大學,擔任第一任校長。
盧耕甫除熱心致力辦教育外,還全力參與倡導和捐款籌建梅江橋、梅縣圖書館、民眾教育館、公共體育場、梅畲公路、梅宮公路,以及明山煤礦、丙村崗子岌煤礦的開發。盧耕甫平生喜山水,好花木,能詩文,著有《盧文鐸詩集》一卷。晚年潛心研究《易經》,對《易經》陰陽學說有精闢見解。他熟悉客家文化淵源,精通客家民俗建築藝術。
直到晚年,葉劍英還能清晰地記憶起盧耕甫。他83歲重訪母校時,走到三堡學堂門樓的時候,又停下了腳步,端詳著校門。隨行人員提議在這裡照張相片留念,老人家欣然答應,並說:“請老師也一起來照。”於是,他就在三堡學堂門口台階上,一邊等待老師們,一邊與學校領導親切交談。葉劍英問時在丙山中學任職的李副校長是何處人,李答是白宮人。葉劍英問:“白宮有三個知名人士,你知道嗎?”李知道盧耕甫是葉劍英的老師,就答:有盧耕甫。葉劍英說:盧耕甫是這裡東山中學的校長。還有一位李秉釗,是十九路軍參謀長,抗日將領,我在廣東省府時還有過通信,他終老在香港。另一位是陳海珊,在梅縣西陽中學當過校董……
人物生平
盧耕甫出生於歸僑之家。父盧雲山,早年在印度經營皮革藥材生意,頗為發達,是當地僑領之一,後回鄉廣置業產,倡建道路橋樑,興修水利,籌設備荒義倉等各種福利事業,鄉人稱“善長仁翁”。
盧耕甫六歲到私塾讀書,七歲能文,初應童子試,名列前茅。後從名儒,專攻文學,通經史、時文;稍長,往北京入闈,未中。後入兩廣練習所,並加入同盟會。在香港聯合饒芙裳、姚雨平、謝良牧、鄒魯等革命黨人,鼓吹倒清運動。不久,返鄉任嘉應州教育會會長、今梅州市梅縣區梅東中學校長,並負責韓江流域及梅州一帶策動革命工作。事為請吏偵悉,被捕入獄,經革命黨及各方人士召集數千人,集結梅城附近,共商營救。是時群情激憤,聲勢浩大,清吏震驚,聲言願無條件釋放。盧耕甫本可當日獲釋,但經各路率隊人員商議,一定要由州官送至衙外廣場,再由革命民眾備乘彩轎、八音鼓樂列隊,巡遊梅城後回鄉。
人物事跡
1911年11月11日,在梅的革命黨人領導的起義軍占領嘉應州城。清游擊白如鏡為革命黨人所殺,知州陳壽鷸出逃,梅州遂告光復。旋由議員27人舉行會議,推舉盧耕甫為梅州州長。民國成立後,州改為縣,奉委為梅州第一任市長,任滿後調饒平縣任知事。護法討袁之役,任高陽縣執法處長、廣東省參議員,民國7年任潮梅鎮守使顧問。全國初行民選時,曾任民選監督等職。
盧晚年無心仕途,安居故里,興學育才。先後與其他鄉賢創辦西陽公學、白宮公學;參與籌辦梅州東山中學、嘉應大學、南華學院;籌建梅江橋、梅州市梅縣區圖書館、民眾教育館、公共體育場;集資開築梅畲公路、梅宮公路,開發明山煤礦、丙村秤子岌煤礦等。凡地方建設均不為遺力,且有成效。
1943年在家病逝,享年72歲。
著作
盧晚年雅好山水,喜愛花木,能詩善文。著有《盧文鐸詩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