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樂群

盧樂群

盧樂群,一九四二年生,浙江臨海人。現為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聯委員、浙江省人大代表,著名書法家。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盧樂群,1942年生,浙江臨海人。書法受業於沙孟海、陸維釗諸先生。書法作品曾獲全國民眾首屆書法比賽二等獎、全國四屆書展二等獎、全國五屆書展全國獎、全國三屆中青展一等獎、國際賽克勒杯一等獎,曾被書壇譽為“獲獎專業戶”、“盧樂群現象”。近幾年來相繼在北京中國美術館、日本東京《朝日新聞》會館、新加坡書法中心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飲譽海內外。出版有作品集2冊,發表《民間書法的啟迪》等多篇論文;歷任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省文聯委員、中國書協創作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台州文聯主席、台州學院客座教授等。

盧樂群其書法師承沙孟海、陸維釗,兼收碑帖之長,所書雄奇、瀟灑,自成一家。曾先後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和日本東京《朝日新聞》紀念館等舉辦個人書法展覽。出版有《盧樂群書法集》、《盧樂群書法作品集》。

個人作品

盧樂群 盧樂群

盧樂群先生是繼于右任、沙孟海、陸維釗之後走碑帖交融書法之路的第三代書家群中的傑出代表。他的書作既具有歷史的、古典的韻味,又富含著強烈的時代創新色彩而為世人所重。盧樂群先生的書法定位是以帖學為根基的。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盧樂群先生主要取法二王、米芾、李北海等,奠定了行草書技法的根基。上世紀80年代後,在一陣廣臨博取之後,盧樂群先生開始把興趣逐漸轉移到北碑、漢碑上來,於《石門頌》《石門銘》用功最久。1983年前後,他進一步大量收集整理近現代新出土的殷墟甲骨、西域簡牘、河洛墓誌以及帛文殘紙,擇善而學,並體會其妙理,1985年寫下了《論民間書法的啟迪》一文,刊發於《西泠藝叢》,並收入《浙江論文選》,在當代書法理論界較早地提出了從民間書法中吸收營養的主張。這一以帖為體,以碑為用的創作思路,使其書法在保持了帖學瀟灑、流暢的同時,遺貌取神地吸收了北碑中的雄強、渾穆與峻厚,漢碑中的開張與高古,以及民間書法中的率意與質樸,從而完成了對歷朝碑版、魏晉殘紙的消化與吸收,去蕪存精,從而使書法創作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呈一派高古雄強、儒雅蕭散的藝術境界。盧樂群先生書法的成功,一則是由於他的每一次書風演變都始終建立在原有基點之上,是一種不斷豐富、融合、提煉的過程——即保持著根本基調的升華,而實現了自己的藝術高度;二則是他的書法定位體現了時代性,把握了時代的脈搏,而站到了一個時代的至高點。

書法用筆

盧樂群先生用筆往往以篆隸筆法入行草,線條簡約、圓渾、厚實而靈逸,瀰漫著一股濃厚的鬱勃之氣。他作書時,強調中鋒,又不失帖學的欹側變化,一般喜用白色加厚生宣,執較飽滿的羊毫筆以濃墨寫就。白色宣紙,似乎與當代尚“華麗”、好“色”之風不相稱,但質樸無華中更顯精神,也更顯豐富的墨色變化,有些作品中枯筆與淡墨的運用,極虛靈、又極為結實。在加厚的生宣上,盧樂群先生頓筆刷字,極見凌厲之勢,加厚生宣紙在用筆時極強的阻力,顯示了一種沉著而痛快的辯證關係。羊毫筆的使用,使其線條的質感更為細膩並少去幾分火氣,極沉厚、極強勁,又極柔和、極靈逸——這樣的力量表達非大功力、大手筆莫能為也。用現代流行語言述之,盧樂群先生筆下的線條充分地、典型地顯示了書法線條的維性:線條本身圓渾的立體感,欹側轉折時顯示的空間感,線條交叉顯示的層次感,運筆速度變化顯示的時間感等。盧樂群先生筆下的線條,在準確肯定的同時又強調微曲變化,在明確的勢態中,微微地表現出波動、曲折的形勢,筆與筆之間,因勢相生,所謂“一筆成一字之規,一字成終篇之準”,觀之,莫不使人動容。

代表作品

請欣賞:

盧樂群 盧樂群
盧樂群 盧樂群
盧樂群 盧樂群
盧樂群 盧樂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