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山[山東省濰坊市山名]

盤龍山[山東省濰坊市山名]

盤龍山位於臨朐縣城東北部約5公里處,西鄰是源遠流長的彌河。因其主峰外形酷似龍頭而得名。山雖不高,卻險峻。山雖難見史料,卻也歷史悠久。

美麗傳說

盤龍山 盤龍山

在盤龍山南麓腳下,有一個美麗的村莊———安家林。在村民中流傳著一個關於盤龍山的美麗傳說:很久以前,村里安姓人家曾經出過大官,在朝廷顯赫一時。但是,由於朝廷內部存在著幫派鬥爭,對立的一幫便找了南方的一位風水高人,來到盤龍山所在的安家林村查看風水。結果,風水大師一踏上這片土地,立時就驚呆了:龍頭高昂,龍身、龍尾直入彌河水中,大有巨龍騰飛之象!於是,對立的一幫人便求破解之道。風水大師說必須要斷掉龍脈。於是乎,他們便迅速找了不少人連夜破壞這裡的風水,將龍頭與龍身處截為兩斷。這一來,龍頭便不會騰飛了,真正成為了“臥龍”。

如今登山遠眺西北,龍頭龍身截斷處一目了然。而被截處也一直被當地村民叫做“後降溝”,意即“從後面降伏巨龍的溝”。

盤龍山不僅山體像龍,更為奇特的是:登臨山頂,這裡有兩個直徑各約兩米的龍眼,特別是積水後龍眼靈光閃動,酷似一雙眨動的眼睛。至於這一雙“龍眼”是自然形成還是人工雕鑿,便無從考究了。

戰爭故事

盤龍山是軍事要塞。抗日戰爭時期,臨朐縣城一直為日偽軍所盤據。1947年初秋,國民黨軍侵占臨朐後,就在盤龍山派駐了一個營的兵力。“那時,國民黨部隊來到村里,強迫村民將家裡的門板都卸下來運到山上,莊東頭的大棗樹也被伐掉,全部運到了半山腰,在整個半山腰圍成了柵欄,並且在四周全部修建了碉堡。”郭玉華,86歲的村民,見證了那場戰役的前後。解放軍攻打蟠龍山的戰役發生在一個大雨傾盆的晚上,由於盤龍山南面山勢險峻,不好攻打,解放軍就四面突擊,重點從北面龍尾處實施突破,因為這裡地勢相對平緩。打仗的時候,村民都躲在了村外的土屋(類似窯洞)里,後來槍聲漸漸稀疏,大膽的村民出來看時,發現戰鬥已經結束。”據史料記載,盤龍山戰役發生在1947年7月26日夜,參與戰鬥的部隊為我第九縱隊第二十七師及第六縱隊。敵部隊為國民黨第八軍軍長李彌所轄一個營。“盤龍山戰役結束後,過了一兩天,村里又來了一批解放軍,是參加臨朐戰役的,他們在村里進行了簡單的休整,然後就冒雨跨過彌河,參加了臨朐戰役。”郭玉華老人說,“在解放軍過河的時候,有兩位水性好的村民還主動為他們帶路。解放軍在村里休整的時候,老百姓還給他們煮麥粒吃呢。”還有一個盤龍山十一勇士的故事。那是1946年10月6日夜晚,當時的臨朐縣武裝部部長蒲方南率縣獨立營8名戰士和兩名民兵到國民黨占據的龍崗區駐地偵察情況,被國民黨縣大隊竇子英部隊的人發現,派出了200多人追捕他們。蒲方南等11人且戰且走,被困到了盤龍山頂的玉皇閣內。國民黨縣大隊依仗人多勢眾,將玉皇閣團團圍住,接連發動進攻。蒲方南就指揮大家憑藉有利地勢,進行頑強戰鬥,一次又一次把敵人打退。於是,敵人搬來高粱秸,抬來火油,焚燒玉皇閣,想逼迫蒲方南他們投降。11名勇士忍著嗆人的煙火,堅守閣門。當他們堅守到第七個小時後,只聽槍聲大作,敵人紛紛後退。原來,益都縣獨立營聞訊趕來援助,將國民黨縣大隊擊退。這場遭遇戰打死打傷國民黨軍隊11人,而我方僅有一名民兵受輕傷。

文化底蘊

宿州盤龍山 宿州盤龍山

盤龍山雖不見諸於史冊,卻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不,盤龍山與古典名著《水滸傳》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呢。據村民考證,《水滸傳》里的很多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因為《水滸傳》中有不少青州的事件,特別是二龍山聚義的故事,就應該發生在這裡,或許當年這座山就叫二龍山。佐證不少,但最有價值的就是:盤龍山北側不遠處,還有一村莊叫十字路,極有可能就是當年的十字坡……兩相印證,這裡就是當年的二龍山。頂著烈日,登臨山頂。這裡,玉皇閣舊址依然存在,殘存的牆壁厚度竟達1.5米左右,可見當初修建的堅固。而玉皇閣舊址北側,還有清朝乾隆時期的碑刻。據說玉皇閣氣勢宏偉,門前有巨大的松樹,還掛有巨大的鐵鐘,但均以在歷史的長河中損毀。山東麓,還有碑刻數座,大多為清代題刻,不過文字皆以漫滅。還有村民說,以前曾有人發現過古人關於在盤龍山植樹造林方面的碑刻,如今雖早已不知所蹤,但足以說明當地村民自古以來就注重山體的綠化。盤龍山歷史悠久,文脈深深。盤龍山腳下的民眾,也沒有辱沒臨朐這文化大縣的盛名———“東依盤龍松不老,西鄰彌水荷飄香”。這,是村民貼在自家大門上的對聯,這可完全是村民自創的原生態、綠色春聯。再看村里,男女老少好幾百號人,能寫的、會畫的,能唱的、會跳的幾乎隨處可覓,隨便街頭一個白髮老翁,或許還是一個寫字高手呢。“拿起鋤頭去下地,扔下鋤頭拿起筆”就是村民們業餘文化生活的寫照。特別是2009年左右,村里高度重視文化教育工作,一個小小的山村,卻是人才輩出,大學生一撥接著一撥呢。 【來源:濰坊日報 作者:濰坊日報記者郭保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