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心知性知天,孟子認識論與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孟子·盡心上》:“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認為心、性、天是統一的,人之仁、義、禮、智等善德,皆發端於自身固有的心性,“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上》)所以,人的道德修養與理性認識就在於發掘、擴充心中固有的善端,是即“盡心”;能盡其心,乃知其性,認識人性中固有的善德;既知其性,亦知天理。著眼於認識論,即謂之“盡心、知性、知天”;立足於道德修養,則謂之“存心、養性、事天”。
相關詞條
-
盡心知性
盡心知性,孟子用語。唯心主義的認識論和道德學說。語見《孟子·盡心上》:“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擴充;心,指所謂天賦的惻隱、羞惡、辭讓、...
-
知性[漢語詞語]
知性通俗的講就是:有文化、有內涵、有修養的美麗女性。“知性”,德文原文Verstand,也經常被譯為“理智”或“悟性”。知性一詞,原本是德國古典哲學常用...
名詞釋義 起源 知性女性 -
知性
知性通俗的講就是:有文化、有內涵、有修養的美麗女性。“知性”,德文原文Verstand,也經常被譯為“理智”或“悟性”。知性一詞,原本是德國古典哲學常用...
名詞釋義 起源 知性女性 -
盡心
盡心是中國戰國時期孟子使用的哲學範疇。意為儘量發揮、擴展人的本心、擴展心所固有的善端,就能認識人的本性。
盡心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大佛頂首楞嚴經
。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 如來知彼...,從佛剃落。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
-
橫渠學案(上)
仁宗朝,殿中丞、知涪州,卒官。諸孤皆幼,不克歸,以僑寓為鳳翔郿縣橫渠鎮人...,慨然以功名自許,欲結客取洮西之地,上書謁范文正公。公知其遠器,責之曰...善俗為先。月吉具酒食,召父老高年者,親與勸酬為禮,使人知養老事長之義,因...
-
見聞之知與德性所知
見聞之知與德性所知是中國北宋哲學家張載關於認識論的重要概念。
正文 -
茫然莫知所措
茫然莫知所措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máng rán mò zhī suǒ cuò,意思是形容沒有主意,不知怎么辦才好。
解釋 出處 -
石田梅岩
之“性”不很清楚。不過,他在《都鄙問答》卷之一中多處論及孟子的“盡心知性...梅岩的思想》第82頁)梅岩主張知行為一,提出“知性至行易”。為達到知性...“知心”、“知性”,對佛教尤其是禪宗的關心也逐漸形成。《事跡》記載他...
一、石田梅岩的生活時代與思想淵源 二、石田梅岩的經濟思想及其倫理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