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質類固醇激素後脂膜炎

在全身大量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過程中,由於激素驟然減量或停用,發生皮下結節稱為皮質類固醇激素後脂膜炎(poststeroid panniculitis)。


流行病學

本病少見發病者絕大多數為兒童。沒有其他相關內容描述。

病因

本病於1956年由Smith和Good首先報導,主要病因是全身使用大量皮質類固醇液素

臨床表現

本病少見,發病者絕大多數為兒童。結節出現於停藥後約1~30天,多發生在頰部、頸部、上肢、軀幹臀部等處皮膚大小不等直徑約0.4~4cm,質硬活動,輕度壓痛,皮膚表面顏色正常或略紅,不破潰。一般無全身症狀。經數周或數月後結節可自行消退消退後不留疤痕。激素加量或停藥後再度使用激素也可促使結節於較短時間內消退。

診斷

本病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及臨床特點,病理檢查以除外其他皮下結節性皮膚病,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等
鑑別診斷:
應和結節性脂膜炎鑑別。常規應切取結節做組織病理檢查

檢查

實驗室檢查:
實驗室檢查一般無異常發現。
其它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可見脂肪細胞變性,細胞內可有針狀結晶,脂肪小葉有組織細胞、泡沫細胞異物巨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小葉間隔內血管組織一般無病變。

治療

本病經2~3個月後可自然消退,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患者如果再度使用皮質激素,應避免驟然減量

預後預防

預後:
經數周或數月後結節可自行消退消退後不留疤痕。
預防:
去除感染病灶,注意衛生,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