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

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法國籍義大利探險家,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的創建者,生於1852年,卒於1905年。其最大貢獻是在巴黎地理協會支持下於19世紀70年代探索了剛果河右岸地區,打開了法國在這一地區的殖民之路。

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
PierreSavorgnandeBrazza,Pietro Paolo Savorgnan di Brazzà

概況

法國籍義大利探險家,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的創建者,生於1852年,卒於1905年。其最大貢獻是在巴黎地理協會支持下於19世紀70年代探索了剛果河右岸地區,打開了法國在這一地區的殖民之路。

早年生涯

 1852年1月26日生於義大利的卡斯泰爾甘多爾福一貴族家庭,在全家12個孩子中排行第7,在羅馬長大。從小就對探險極為感興趣。在其父親的一位法國朋友幫助下,進入法國巴黎的Sainte-Geneviève中學學習,1868年考入位於法國布雷斯特的海軍學校,畢業後獲海軍少尉軍銜。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後,提出加入法國籍的申請,在法國北海艦隊一艘鐵甲艦上執行任務。

獻身非洲

隨著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建立,布拉柴在法國海軍巡洋艦上服役。1874年,兩次探尋加彭河和奧果韋河後,他向法國政府建議探索奧果韋河的源頭,以確定奧果韋河與剛果河是否為同一河流。在茹勒·費里和萊昂·甘貝塔等朋友及家族的幫助下,他獲得資助,並於同期獲得了法國國籍,將名字從義大利文改為法文。為能夠繼續在海軍中服役,繼續在中部非洲的探險活動,他回到巴黎參加晉升艦長考試,並獲得通過。1875年-1878年,布拉柴帶領一個探險隊深入了奧果韋河和剛果河流域,並知道兩個和並不是一條河流。
與此同時,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僱傭的英國人斯坦利也在剛果河流域探險。1879年-1882年,布拉柴應法國政府要求開始第二次剛果河探險。在法國地理協會資助下,布拉柴率探險隊於1879年12月27日出發,1880年再次進入剛果河流域。1880年9月,在布拉柴的勸說和利誘下,當地的安濟科王國國王馬可可與其簽訂保護條約,接受法國的“保護”,法國取得了對安濟科王國包括斯坦利湖(現在的馬萊博湖)兩岸土地的保護權。布拉柴在湖右岸的恩古瑪開始修建一兵站,該地後來逐漸發展為現在的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1882年11月30日,法國修改與安濟科國王的條約,並把加彭和剛果合併為法屬剛果殖民地,任命布拉柴為法屬剛果特派員,負責管理這兩塊殖民地。
1895年4月12日,布拉柴返回巴黎,與拉法耶特家族的後裔特雷莎·比內冬·商博蘭(Thérèse Pineton de Chambrun)晚婚,與其先後生育4個孩子。
1897年,布拉柴反對法國殖民部長安德雷·勒邦在法屬剛果實行特許經營制的決定,因此1898年1月開始,遭到排擠並被架空。法國在非洲進行殖民拓展的另一重要任務馬爾尚(Marchand)抨擊布拉柴,稱法國的“剛果河-尼羅河”探險計畫的再三推遲,布拉柴應負主要責任,並稱法屬剛果在布拉柴治理下毫無發展。後來,布拉柴的下屬也開始出現批評布拉柴的聲音。布拉柴迫於形勢,被迫離開法屬剛果,來到了阿爾及爾,而法屬剛果也被交由40多個公司進行特許經營。1905年,布拉柴再次奉命回到已改名為中央剛果的法屬殖民地調查特許公司經營的弊端。調查期間,高燒不退,布拉柴被迫返回,1905年9月14日晚6時,在現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病逝。

身後留名

布拉柴死後,法國政府曾構想將布拉柴安放在先賢祠內,但遭到遺孀特雷莎的拒絕。布拉柴先是安葬在貝爾拉雪茲公墓,三年後被遷葬到阿爾及爾,與其妻子和孩子安葬在一處。2006年10月1日,布拉柴在阿爾及爾埋葬了101年後被遷移到了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剛果(布)政府為此在布拉柴維爾市政廳附近修建了布拉柴陵寢。布拉柴墓為鋼石結構,用了500噸大理石,內部飾有多幅壁畫,刻畫了布拉柴一生中的重要時刻。後又增加了博物館、會議中心以及與布拉柴有關的圖書館。
除了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外,巴黎馬斯校場附近還有一條長95米的街道和義大利的一個機場也以布拉柴的名字命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