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碩士點

現有實驗室:分子生物學研究室、變態反應研究室、免疫學研究室、血吸蟲病研究室等。 1. 2.

皖南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碩士點主要培養目標:通過理論和實驗教學,掌握病原生物學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業知識,能夠獨立從事病原生物學的教學與研究及相關疾病的防治工作。
學科現有教授(主任醫師)5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8人。現有實驗室:分子生物學研究室、變態反應研究室、免疫學研究室、血吸蟲病研究室等。儀器設備主要有:基因擴增儀(PCR)、高速冷凍離心機、多功能培養箱、CO2培養箱、核酸蛋白檢測儀、冷凍真空乾燥儀、超低溫冰櫃、氣浴振盪器等,總值近400萬元。近年來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七五”、“八五”、“九五”醫學科技攻關課題、國家總理基金課題、世界銀行貸款血吸蟲病研究課題、衛生部科研課題、煤炭部科研課題、衛生部血吸蟲病專家諮詢委員會重點課題、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專項課題、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教育廳科研課題、安徽省衛生廳醫學科研基金課題及國際合作課題等14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32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20篇、國家核心期刊及國家級期刊140餘篇(以上論文均指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本學科完成的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煤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安徽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共16項。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國家醫學“十五”攻關課題、國際合作課題、衛生部重點課題、煤炭部科研課題、衛生廳醫學科研基金課題、教育廳科研課題等總計12項。

病原生物學碩士點現有5個研究方向:

1. 分子免疫學變態反應:主要研究變態反應性疾病(過敏性哮喘過敏性鼻炎皮炎等)的致病機制和免疫治療。重點在:生物源性的變態反應機理;基因重組或分子修飾變應原;高分子多聚物緩釋劑的免疫耐受作用等。
2. 生殖微生物學:本研究重點主要有兩方面:1)生殖道病原生物:生殖道感染對生育功能的影響,宮內感染與死胎、流產、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畸形的關係。2)生殖道益生生物:生殖道正常微生物群對機體的營養作用、抗感染作用、免疫內分泌調節作用、抗腫瘤作用和抗衰老作用,以及生殖道中微生態平衡對妊娠、胚胎分化發育的影響。
3. 慢性病流行病學:主要研究血吸蟲病和其它慢性疾病流行病學(包括血清流行病學、環境流行病學及分子遺傳流行病學)、防治策略與措施以及防治效果評價等。
4. 寄生蟲組織化學:運用物理學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原理與技術,對醫學寄生蟲組織與細胞的化學成分、化學反應及其變化規律進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研究。
5. 節肢動物疾病:主要研究醫學節肢動物的形態、生態、生活習性等發生髮展規律,以及由其而引起的節肢動物病和蟲媒病病原學、發病機理等。並採用經典的和現代的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等技術研究相關疾病的診斷及防治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