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平渡

皎平渡

雲南昆明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皎西鄉的皎平渡,位於昆明市區200多公里的金沙江渡口,在會理縣的東南方47公里處,1935年的5月1日至9日,中國紅軍一方面軍在在皎平渡36名船工6條船9天9夜奮力的拼搏下,3萬名紅軍勝利甩脫了幾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真正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自此皎平渡寫入了中國革命的歷史。

簡介

皎平渡皎平渡

金沙江皎平渡距雲南省祿勸縣149公里、四川省會理縣城南70餘公里,1994年修建了連線川滇兩省的渡江大橋,聶榮臻元帥親自

為紅軍巧渡金沙江紀念碑題寫了碑名,

宋任窮題寫了碑銘,詳細記載了紅軍的渡江經歷和在會理進行的兩次激戰。現皎平渡紀念碑、紀念館等紀念設施已相繼在皎平渡落成,供遊人瞻仰、參觀。

地理位置

皎平渡皎平渡

皎平渡位於彝族苗族自治縣境北部皎西鄉皎平村,兩岸崇山峻岭,懸崖峭壁,是

雲南與四川之間的主要渡口之一。中國紅軍一方面軍長征經過雲南時,3萬多人靠7條船,在36位船工7天7夜的奮力擺渡下,勝利甩掉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真正地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大橋建成

皎平渡皎平渡

1991年,皎平渡大橋建成通車後,皎平渡才真正成為連線川滇的

咽喉。金沙江南岸的元寶山和中武山含有豐富的鐵礦石,每天有上百輛礦車從大橋通過,把鐵礦石或鐵砂運到攀枝花等地冶煉。

金沙江

紅軍渡江指揮部紅軍渡江指揮部
將軍石將軍石

毛主席渡江後曾經住了三天三夜。1935年5月3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軍委領導人渡過金沙江後,沒有立即離開金沙江北上,他們就在那些岩洞內辦公住宿,指揮紅軍渡江。為了紀念紅軍巧渡金沙江,後來就把這塊"龍頭石"改名"將軍石"。

歷史沿革

巧渡金沙江

遵義會議以後,劉伯承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和組織了紅軍四渡赤水的戰役。每次渡河架橋,劉伯承都親自拄著拐杖,指揮工兵架橋、護橋。四渡赤水後,紅軍開始進軍雲南,準備搶渡金沙江入川。金沙江水深江闊,水流湍急,敵軍飛機天天在江面上低飛偵察,局勢非常嚴峻。中央軍委命令劉伯承率幹部團搶占皎平渡,渡江的紅1軍團和紅3軍團都因江闊水急,渡江未能成功,皎平渡成了紅軍唯一的生路。劉伯承率部晝夜兼程,來到皎平渡附近的一個村子,很快繳獲了兩艘木船,並且出其不意全殲國民黨一個連和保全隊,完全控制了皎平渡。接著,劉伯承親自視察渡口,命令幹部團沿北岸向東西兩側派出部隊,一為尋找船隻,二為防止敵人從兩側進攻,後在當地民眾的幫助下又找到4艘木船。

金沙江位置

皎平渡皎平渡

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邊界的深山狹谷間,江面寬闊,水急浪大。如果紅軍過不去江,就有被敵人壓進深山狹谷,遭致全軍復滅的危險。當紅軍大隊人馬向金沙江挺進時,蔣介石如夢初醒恍然大悟,認定紅軍的目的既不在貴陽,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無疑”。1935年4月28日,他下達命令,控制渡口,毀船封江。就在紅軍進抵金沙江前夕,江邊的敵人已將所有船隻掠到北岸了。 皎平渡

1935年5月3日,軍委幹部團的同志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未說,翻山越嶺日夜兼程180里,當天夜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一條船。原來這條船是送探子來南岸探查情況的,探子不知跑到哪裡去了。後來,他們又在當地農民的協助下,從水裡撈出了一條破船,用布把漏洞塞上。

然後,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沒有在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全隊,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後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動員了36名艄公。

與此同時,紅一軍團趕到了龍街渡口,紅三軍團趕到了洪門渡,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隻,加上江寬水急無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到皎平渡過江。

從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時間裡,紅軍主力就靠這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後衛的9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後奉軍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繞圈子,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們到了雲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並於5月9日在樹節渡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

皎平渡-景點

為紀念紅軍搶渡金沙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和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伯承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省委、省政府把皎平渡列為雲南省國情教育基地和文物保護基地;1992年,省委、省政府投資在皎平渡建造了紅軍渡江紀念碑和紅軍渡江紀念館。

70年前紅軍的壯舉,為當地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隨著皎西至皎平42公里公路的通車及皎平渡大橋的建成,近年來,祿勸縣及皎西鄉發揚紅軍的光榮傳統,作起發展紅色旅遊的大文章。2002年,縣裡投資360餘萬元,重新規劃合理布局,對占地1萬餘平方米的集旅遊觀光與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的皎平渡旅遊小鎮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集鎮以紅軍長征渡江紀念館及渡江廣場為中心,建成紅軍路和渡江路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和100個紅色景點之一。據皎西鄉鄉長張繼帥介紹,隨著服務設施的完善,到此觀光旅遊、開展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團隊越來越多,皎平渡每年接待遊客已達1.7萬人次。

紅軍長征過會理紀念館紅軍長征過會理紀念館

“紅軍長征過會理紀念館位於會理縣環城西路,於2009年正式開放,建築面積2069.57平方米,一樓展廳800平方米,舉辦“中央紅軍過會理紀念展”。展覽以圖片、實物配以文字,並採用了場景復原這種新的陳列方式再現皎平渡口、會理會議等歷史場景,氣勢恢宏、內容詳盡、真實震撼。展覽中有文字說明36000餘字,圖片215幅,復原場景4個,沙盤1個,大型浮雕1幅,多媒體互動場所1處。2012年7月,涼山州州紀委、州委宣傳部、州監察局把紅軍長征過會理紀念館確定為第一批涼山州廉政

教育基地。

1935年5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在毛澤東、周恩來等同志領導下,從皎平渡巧渡金沙江進入涼山,歷時31天,在短短的31天中,中央紅軍在冕寧建立了入川以來的第一個革命政權——冕寧

縣革命委員會;建立了入川以來的第一個革命武裝——晚期冕寧縣抗捐軍, 1935年5月23日,毛澤東曾在此接見彝族代表果基達涅及中共冕寧地下黨代表。1965年闢為紅軍長征紀念館,至今仍保留了當年毛澤東接見彝族代表和地下黨代表的廳堂布局原貌,並陳列文獻、文物、圖片近200件。在館內展出的文物中有紅軍進入冕寧後以朱德總司令的名義發布的《中國工農紅軍布告》,在這個布告中第一次提出了“紅軍萬里長征”這一詞,從此,“長征”一詞從冕寧傳遍涼山,傳遍全國乃至全世界。1980年7月7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紅色旅遊工程啟動後,該處被列入全國百個經典紅色旅遊景區之一。

為了讓人們更好的緬懷先烈,繼承革命光榮傳統,這裡先後建成了皎西至皎平渡42公里公路及皎平渡大橋並通了車,2002年,規劃了占地1萬餘平方米的集旅遊觀光與革命傳統教育為一體的皎平渡旅遊小鎮,以紅軍長征渡江紀念館及渡江廣場為中心,建有紅軍路和渡江路,街道兩旁建起了旅遊商店、賓館、飯店。2004年,皎平渡被列為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和100個紅色景點之一,來皎平渡旅遊的觀光的團隊日益增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