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

這是描述盛唐時期鄉野山間到田間地頭的美好景象的著作。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揚。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8卷第43首。該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的組詩。《鳥鳴澗》中,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蓮花塢》:日日採蓮勞作,天天早出晚歸,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詩中的採蓮人自有他們的生活樂趣。

作品原文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蓮花塢

日日採蓮去,洲長多暮歸。

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

鸕鶿堰

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揚。

獨立何褵褷,銜魚古查上。

上平田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借問問津者,寧知沮溺賢?

萍池

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

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

譯文

鳥鳴澗

在寂靜沒有人聲的 環境裡,桂花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月亮剛出,亮光一顯露,驚動了樹上宿的小鳥,它們在春澗中不時地鳴叫幾聲。

蓮花塢

我每天出去採蓮,水洲溫長,時常忙到日落才回家。撐蒿時,水花不要濺起,只怕沾濕了我的紅衣衫。

鸕鶿堰

秋天的桂花落了,人們又都空閒了下來,享受著冬閒時難得的好時光;今年的冬天不太冷,好政策帶來好收成,好收成帶來好心情,好心情帶來好感覺,好感覺帶來四季如春,儘管冬夜的山什麼也沒有,我卻能看出無限春光——月光比往年明亮,驚得山鳥都以為天亮了;鳥兒時常在歌唱,它們也眷戀這猶如暖春般的山澗。

作品注釋

鳥鳴澗:鳥兒在山中鳴叫。河流名。

澗:夾在兩山之間的流水。

閒:安靜、悠閒,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

桂花:木犀的通稱。有的春天開花,有的秋天開花。花瓣曬乾可以食用。

空:空寂、空空蕩蕩。空虛。這時形容山中寂靜,無聲,好像空無所有。

月出:月亮出來。

驚:驚動,驚擾。

時:時而,偶爾。

時鳴:不時地啼叫。

塢:這裡指在水邊建造的停船用的地方。

洲:水中的陸地。

篙:撐船用的工具。

鸕鶿:水鳥名,欲稱魚鷹。堰:擋水的低壩。

褵褷:形容毛羽沾濕之狀。

查:同“碴”,水中浮木,木筏。

沮溺,長沮、桀溺。

會:應,當。待:須。

靡靡:猶言遲遲。

作品鑑賞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28卷第43首。該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的組詩。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或許是一處景點。《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鳥鳴澗》中,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蓮花塢》:日日採蓮勞作,天天早出晚歸,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詩中的採蓮人自有他們的生活樂趣。“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採蓮人對蓮花的珍愛與憐惜,同時也表明他們熱愛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詩中流淌的是詩人悠然的閒情逸緻。

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公元721年(開元九年)中進士第一,累官至給事中。安史亂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兼通音樂,工書畫。存詩約四百首,有《王右丞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