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名稱】《皇帝行》
【年代】初唐
【作者】武則天
【體裁】四言詩
作品原文
皇帝行
仰膺歷數,俯順謳歌。
遠安邇肅,俗阜時和。
化光玉鏡,訟息金科。
方興典禮,永戢干戈。
作品簡析
武則天的詩,有一大部分屬於郊廟歌詞。在唐朝,祭神告廟是朝廷的重要典禮活動內容,儀式隆重,往往需要音樂的配合。《全唐詩》從第十卷到第十六卷共輯錄七卷唐朝郊廟歌詞。這類歌詞的作者多數是地位很高的朝臣,如魏徵、褚亮、張說等。這類歌詞往往是歌功頌德的陳詞濫調,空洞乏味。到武則天朝,她不停留於現有的歌詞,不輕易假手於大臣,而是自己親撰歌詞。如《享昊天樂章》、《享明堂樂章》、《大饗拜洛樂章》和《享武家清廟樂章》等。雖然大部分仍不免於歌功頌德之類,但有的篇章寫得亦有特色,這首《皇帝行》就是其中較好的一篇。
這首詩屬於《享明堂樂章》,其意思是:移唐國祚是上承天命,下順民意的。遠近的敵對勢力都肅清了,實現了社會的和平安定。天下富裕,上下祥和。教化使政治清明如鏡,各種訴訟也沒有了,甚至法典也休息了。於是舉行典禮,希望大周國永遠結束戰爭,河清海晏。可見此詩描述的是一幅美景,表現了女皇的豪邁自信和建立太平盛世的雄心,反映了她治國有方。詩中表達的追求和平安定和國家富強的願望具有進步意義,應予肯定。
作者簡介
武則天(624~705)中國古代女皇帝。名曌,唐代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人。武士彠之女。14歲入宮,為唐太宗才人,賜號武媚。太宗卒,削髮為尼。高宗時,復召為昭儀,進號宸妃。655年(永徽六年)立為皇后,參決朝政,號為天后,與高宗並稱“二聖”。683年(弘道元年)臨朝稱制。690年(載初元年)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705年(神龍元年)中宗復位,後徙居上陽宮,去帝號。卒謚則天大聖皇后。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在位16年,實掌國政40餘年,素多智謀,兼涉文史。曾召文學之士周茂思、范履冰編纂《要覽》、《字海》、《樂書要錄》等,撰有《垂拱集》100卷,俱佚。《全唐詩》存詩46首,《全唐詩續補》補詩3首,詩序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