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洞[福建省重點自然區之一]

皇帝洞[福建省重點自然區之一]
皇帝洞[福建省重點自然區之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福州皇帝洞景區位於福州北峰晉安區日溪鄉、與連江縣小滄鄉及羅源縣霍口鄉交界,景區面積12000多畝,距福州市區約45公里,屬於壽山國家礦山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福建省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已經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皇帝洞融巨石河床、天際瀑布群、巨石世界、象形石峰、大峽谷探幽、樹飽石與絕壁林觀賞及植物園觀光等自然景觀與畲族文化、道教文化、閩王入閩古道、狀元橋、玄帝廟、古仕途文化、祈福文化等人文景觀為一體,23處瀑布,120多處人文山水景觀溪呈“之”字形展開,組成靜態而浩翰水墨畫。怪石奇樹,星羅棋布,是福建省迄今發現的峽谷形態最典型、瀑布數量最多、生態保護極好、人文景觀極其豐富的大峽谷湖泊景區。 2016年12月5日,國家旅遊局通報,皇帝洞3A級景區被摘牌。

大事記

皇帝洞 皇帝洞

皇帝洞大峽谷於2015年1月由北京立根集團正式接管, 並在福州成立福建皇氐洞景區開發有限公司。本著安全至上、開拓創新、誠信經營的理念,全員齊心協力,按5A級標準著力將皇帝洞大峽谷景區打造成集旅遊觀光、文化娛樂、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度假村。

立根集團創始於1989年,是一家集石油能源、房地產開發、商業資產管理、文化旅遊、金融投資為一體的多元化企業集團。

景區景點

皇帝洞[福建省重點自然區之一] 皇帝洞[福建省重點自然區之一]

皇帝洞雖名洞,實為峽谷,以瀑布取勝,位於晉安區日溪鄉梓山村飛水溪一帶峽谷之中。為由白堊紀火山岩(流紋質晶屑凝灰岩)經流水沿斷裂和節理沖蝕、切割形成的深切大峽谷。峽谷呈“V”形,長約5千米,高差達400餘米。峽谷兩側山勢陡峻,峭壁高聳,谷底寬10—30米,谷內坡度大,常年奔流不息的飛水溪蜿蜒穿越於大峽谷,淺灘、深潭、瀑布、飛泉舉目可見,峽谷內大小瀑布有20餘處,最大落差76米,似天際飛水、銀河狂瀉。瀑潭相接,氣勢磅礴。溪澗怪石嶙峋,趣石疊宕。溪水清澈見底,時而奔騰咆哮,時而微波緩流。兩岸綠樹掩映,溪澗亞熱帶雨林綠蔭蔽日,藤蔓攀岩附樹,奇花異草隨風搖曳,蜂飛蝶舞,鳥鳴啾啁,山水景觀優美,處處散發出濃濃的山野韻味。

地理特徵

皇帝洞 皇帝洞

北湖皇帝洞景區地處中南亞熱帶的交界處,具有南亞熱帶濕潤氣候,森林植被覆蓋率高達95%—96%,氣候涼爽,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為18.6℃,年平均降雨量為1200—1740mm,雨水集中於春夏,秋冬少雨。平均日照曰1848小時,無霜期312天,風向冬季偏北風為主,夏季東南風為主。地形起伏較大,構成複雜的山地小氣候,晝夜溫差大(遊客夜宿須添衣物),具有適宜多樣性動植物生長的環境及避暑、旅遊、觀光、休閒活動的氣候條件。景區植物資源豐富,植被多為針闊混交林及大面積的杉木、馬尾松竹和毛竹林。常綠闊葉林有絲栗栲、羅浮栲、南嶺栲、閩粵栲、鉤栗等上層優勢,混交有紅楠、虎皮楠、樟樹、杜英、山杜英、猴歡喜、木荷、楓香、木莢紅豆樹、檫樹等喬木種類。常見灌木有黃瑞木、細枝柃、檵木、山礬、毛冬青、油茶和各類杜鵑等。草本植物有芒萁、狗脊、華裏白、山姜、五節芒、白茅等。藤本植物有藤黃檀、流蘇藤、長春油麻藤等。有蕨類植物9科12屬15種,裸子植物5科15屬25種,被子植物78科189屬456種。景區生物資源也很豐富,如野豬、山羊、山雞、山獐、穿山甲、野兔、溪魚、溪蝦、石蛉、毛蟹、蚌、螺等。野生動物有鳥類8科9種,獸類9科9種,昆蟲類21科30種。野生和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黑木耳、靈芝、白木耳、草菇、金針菇、香菇、天麻等。周遭山寨村民亦有家養土雞、土鴨、白鵝、泥鰍、甲魚、日本鰻鱺、鯿魚、鯽魚、鯉魚、兔、蜂等全生態無污染生物資源。

景區景點

皇帝洞[福建省重點自然區之一] 皇帝洞[福建省重點自然區之一]

皇帝洞在秀水青山之間,觀賞山林野趣。北湖皇帝洞景區全程旅遊景點:閩王閣、釣魚台、青雲竹海、逍遙亭、龜山別墅、玄武祭天台、老子亭、龜山、蛇山、朱熹龜山講學台遺址、朱子亭、玄帝廟、龜山會所、青龍亭、白虎亭、玄武亭、朱雀亭、狀元廊橋、閩王入閩古驛道、廊橋酒店、狀元亭榜眼亭、探花亭、多頭龜(象形石奇觀)、玄武石像(象形石奇觀)、狀元?筆硯台(象形石奇觀)、文魁、武舉、醉翁亭、鴛鴦灘、將軍石(象形石奇觀)、三疊飛瀑(飛龍瀑、玉門瀑、湧泉瀑)、穿龍洞(象形石奇觀)、玉璽石(象形石奇觀)、滴水岩、石敢當(象形石奇觀)、巨石河床、御馬峰(象形石奇觀)、靜心潭、紅葉亭、將軍臂(象形石奇觀)、相思潭、知音瀑、蜀道難、蘭桂嶺、一覽亭、太白亭、神龍在天(象形石奇觀)、皇帝洞大峽谷、龍潭瀑布、御池、皇帝洞、悟道台、明皇閣、天柱影日(氣象景觀)、仙人印(象形石奇觀)、黃龍瀑、月潭、一柱擎天?象鼻瀑(象形石奇觀)、攬景橋、轉運門、女媧峰(象形石奇觀)、百丈崖、虎嘯瀑、二泉映月、神龍道、龍脊道、心潭、九曲橋、龜躍龍門(象形石奇觀)、龜潭、清涼台、八仙岩(象形石奇觀)、石壁觀音(象形石奇觀)、龍嘯天、生生不息?還願潭、太極池、紅橋、風雨亭、楠嶺、藤王聚、芋海谷、神馬台(象形石奇觀)、青龍道、天泉瀑布、仙子亭、天路、西子浣紗、皇帝洞大峽谷、天門澗(象形石奇觀)、天門橋、天問台、玉麒麟(象形石奇觀)、圓潭、圓潭會所、巨石世界、蝴蝶谷、問道亭、逍遙亭、鸚鵡石(象形石奇觀)、峽霧連雲(氣象景觀)、天橋、九龍壁(象形石奇觀)、靈龜石(象形石奇觀)、葉公橋、順水亭、河馬望天(象形石奇觀)、進仕橋、御泉澗、神龜出海(象形石奇觀)、獨木橋、望龍亭、玉如意(象形石奇觀)、玄武橋、桂香亭、船島、山泉浴、風香亭、御林橋、桂香園、小洋書院、神龍把門(象形石奇觀)、神龍瀑等。100多處人文景觀沿溪呈“之”字形展開,組成靜態而浩翰水墨畫。拋開都市喧譁的煩躁與不安,在這裡,則是美麗寧靜的桃源世外,動靜相宜,鬧寂相間,調和得天衣無縫。人於其中自然清爽悠然,充滿活力,領悟生命的真諦。

人文古蹟

閩王入閩古道

皇帝洞 皇帝洞

水為界,可以拒兵;峽為界,可以防守。北峰,作為福州北面第一道戰略關卡,自古以來就是福州北面拒敵防守的第一道戰略防線。入閩古道可以追溯至歷史上三個在福州稱王的領袖。(1)早期可溯源至漢閩越王無諸時期,戰國中期(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踐六世孫無疆為楚威王擊敗殺死,越國開始瓦解,王族南奔,部份越人入閩,與閩族融合成為閩越族,無諸自立閩越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向福建進軍。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廢閩越王無諸為君長,在福建地區設閩中郡。秦末,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無諸率閩越族人先是反秦,繼而佐劉邦攻項羽。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漢復封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福州成為閩越國的都城。無諸依冶山建城,人稱“冶城”。(2)景福元年(892),閩王王審知統一福建,為唐末五代時期福建的社會安定、穩定、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顯著成績,受到後人的好評。這點可以從當時王審知入閩的史實考證、畲族歷史上的遷徙活動和現各地各姓宗譜記載得以證實:“唐光啟二年(886年),盤、藍、雷、鍾、李有三百六十餘丁口,為(以)閩王王審知為嚮導官,由海水(路)來閩連江,至馬鼻登岸,時徙羅源大壩頭居焉”。跟隨閩王王審之一行遷徙過來的畲族幾大姓氏,便在皇帝洞所在地一帶定居下來,也就是後來形成的福州北湖山寨畲村文化聚集地。(3)明代末年,即弘光元年(1645年),明朝國都南京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朱聿鍵從杭州入閩,在福州稱帝,改年號為“隆武”,稱福建為“福京”,福州為天興府。北湖皇帝洞所在地作為歷史上的入閩古道,位於晉安區日溪鄉、連江小滄鄉和羅源霍口鄉的交界處,占據南北重要交通戰略要地。魏晉南北朝時,晉人紛紛避戰亂從中原入閩,始稱“八姓入閩”,不少望族定居於福州今東門晉安河兩岸,故此時福州別稱“晉安”。閩王入閩古道不僅是南北交通要道,還是八閩與中原地區通商、文化交流往來及學子進京趕考的主幹線。

朱熹講學台

朱熹一生多次來到福州北峰地區,留下了不少彌足珍貴的遺墨。以福州北峰一帶為例:在福州北峰嶺頭鄉石牌村有朱熹手跡“華峰”二字石刻。在連江縣丹陽寶林寺後山一塊突兀的山岩上,題刻有“降虎峰”與“雷移石”六字,均為楷書,為朱熹題刻;在仁山七里嶺路旁岩壁上,有“陟岵”二字,落款“晦翁書”,系朱熹路過此地時所留。題墨既有山水點晴之筆,又有洞開心靈之窗,直抒胸臆之意。根據當地老一輩畲民介紹,朱熹亦曾路過北湖皇帝洞龜山,給當地準備進京趕考的學子們講過學,至今有“朱熹龜山講學”的說法。

玄帝廟

當地居民信仰玄帝歷史悠久,玄天上帝為神話中北方之神,源於星辰的崇拜,又稱北極真君、真武大帝,是消災解困、治水御火的民間保護神,為閩王王審之入閩引入的北方信仰。傳說唐末王審知入閩平亂時途經此地,旗下將士見福州北峰山勢陡峭,易守難攻,力勸王審知拒受朝廷所封節度使一職,劃地為國,自成一地,王審知不為所動,稱“不為天子寧為節度使”,並另隨其入閩的雷、藍兩姓畲族將士在此守土開荒,安居樂業。“玄心昭日月,帝德定乾坤”,後在日溪鄉繁衍發展的畲家軍為念王審之仁山智水之胸懷,將王審之入閩帶來的北方信仰——玄帝廟建在溪頭,並將此地稱為玄帝洞,故皇帝洞原來也叫玄帝洞,後因言傳音誤,逐成皇帝洞。玄帝廟前門柱上有一副對聯寫道:“橋上青山原不老,溪中綠水本無憂”。當地村民信仰玄帝,特別農曆三月初三玄帝誕辰日,香火尤旺,共同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歷史上不少學子進京趕考路過玄帝廟,都非常虔誠的在此祈福,祈求金榜及第。據傳,玄帝廟極為靈驗,這一代祈願者金榜題名者的特別多。這些學子仕途順暢後,又籌集善款進行修廟、修橋等維護,這也是為什麼玄帝廟歷經這么悠久歷史,臨溪且多次經歷洪澇仍然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玄帝廟的地理位置從風水上講也相當呈吉。周圍四大方位坐落著玄帝最令妖邪膽戰心驚並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及北玄武;玄帝廟北臨龜山(玄武神座),西面北湖(白虎神座),南有仙鶴白鷺(朱雀神座),東臨蛇山(青龍神座),極為吉祥承運之地。“左龍右虎辟不祥,朱雀玄武順陰陽”。目前玄帝廟已經成為福州最古老的人文廟宇景觀之一。

多橋亭

又稱(狀元橋)。建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位於店坂村,又名店坂橋,是福州市保存最完好的木撐式風雨橋,1992年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建築構造獨特,橫樑墨筆楷書“大清嘉慶十陸年辛未”,兩端牌坊式樣,橋頭立有二石碑載修橋事。相傳清代有一位雷姓書生進京趕考,夜至多橋亭,遇雨溪水陡漲,無法過溪;書生心如火燎,回想十年寒窗,竟要因此付諸東流,不由得伏地慟哭。當地畲民同情書生的遭遇,好心相告書生:逢戌時(今:晚19:00—21:00),虔誠向玄帝祈願,便可助其進京仕途通暢。書生如是做,遂在當地熱情好客的畲族人家留宿一晚。翌日,果不其然,溪邊一棵參天大樹轟然倒下,正好架在溪面上,形成一座天然木橋。書生大喜。過橋之後,他對天許願:“此次進京若能高中,必在此修橋謝天恩。”後來,書生果然高中狀元,載譽回鄉,他不食前言,修建了這座橋以造福後人。後有兩石碑文記載侯官、羅源兩縣的梓山墩、霍口圍合力捐資修建狀元橋的美事。多橋亭現已列入福州市文物保護點,其建築構造獨特,具有很高的研究與遊覽價值。

相關傳說

皇帝洞

源於這一帶易守難攻的險惡地勢,相傳歷史上三位閩王都曾“一進一出”皇帝洞。漢閩越王無諸借兵反秦滅楚,曾率幾萬兵馬躲於洞中,敵人奈何困於峽谷中找不到無諸一族,遂退回北界,無諸一群人等方以得救,後再回尋洞,已不見蹤影。唐末,閩王王審之入閩平亂統一福建,防禦北線,兵退無路至皇帝洞,突現一水簾洞開,遂得以避難得救,後出再尋源洞口亦不見蹤跡。明末,清攻陷,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朱聿鍵從杭州入閩,在福州稱帝前,亦曾逃離皇帝洞避難。出洞後因深潭瀑布披掛阻礙至今再無人敢入洞。三位閩王避難皇帝洞的傳說也為皇帝洞賦名加值。

將軍石

傳說歷史上,北湖臨水繞嶺,地形險峻,曾是個蠻荒之地,山寨常土匪倭寇出沒,攪得當地淳樸的畲民都不敢上山砍柴挖筍採藥,後朝廷知道了這事,便派駐了一個力大無比的牛將軍駐守皇帝洞,從此當地村名方才安居樂業。後輩為了紀念將軍猶如一塊巨石一樣鎮守皇帝洞這一帶峽嶺保一方平安,便把這一塊屹立不倒的巨石喚名“將軍石”,以紀念牛將軍。四個人文氣息濃郁的人文古蹟和兩個代代相傳的傳說涵蓋了漢、唐、宋、明、清等不同朝代,也展示著北湖皇帝洞原生態景區的悠久人文歷史。

周邊景點

皇帝洞大峽谷景區位於福州晉安區,面積12000多畝,距離福州市區約45公里,是福州目前已開發的單體面積最大的原生態景區,屬於壽山國家礦山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交通信息

線路一:福州新店——繞城高速·貴新隧道——貴安(133縣道)——小滄畲鄉(碼頭乘船)——皇帝洞青龍門

線路二:福州新店(198縣道)——宦溪鎮——貴安(133縣道)——小滄畲鄉(碼頭乘船)——皇帝洞青龍門

線路三:福州新店——國家森林公園——嶺頭(X193縣道)——壽山鄉——日溪鄉——皇帝洞龜山入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