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隸[詞語概念]

皂隸[詞語概念]
皂隸[詞語概念]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皂隸,指舊時衙門裡的差役。語出《左傳·隱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皁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三俠五義》第五十回:江樊卻又上了開封府當皂隸,暗暗的熬上了差役頭目。《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隸若取那輕的,就知他得了錢了。”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yamen runner] 舊時衙門裡的差役(皂:玄色,黑色。差役常穿黑色衣服)

引證解釋

1、古代稱之為賤役。後專以稱舊衙門裡的差役。

《左傳·隱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皁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儒林外史》第八回:“皂隸若取那輕的,就知他得了錢了。”魯迅 《三閒集·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打人,也不行的。但大老爺要打鬥毆犯人的屁股時,皂隸來一五一十的打,難道也算犯罪么?”

明代衙門皂隸雜役穿青色布衣,交領、窄袖長袍,下打密褶,腰間系束紅布織帶。地位更低的,穿青衣外罩一件紅布馬甲,腰系青絲帶。俗語說的“販夫皂隸”所泛指的都是社會地位低下的人。

2、原為古代的賤役。

源至春秋時期的等級之說,所謂皂者:衛士也,無爵而有員額者;所謂隸者:獲罪者獄其責,即因犯罪而服役者,所以有當時有這樣的列序:

政事奴隸∶皂、隸、輿、閽、司宮、寺人,

生活奴隸∶僚、仆、台、圉、牧、豎、奴、婢、徒人。

出處

《紅樓夢》第六十八回後世連稱皂隸,大抵是說那些小衙門中的使喚公差:咱們只去見官,省得捕快~來。

《三俠五義》第五十回:江樊卻又上了開封府當皂隸,暗暗的熬上了差役頭目。

地位

皂隸的地位很低。明清科舉考試中的初級考試(考秀才的考試)的最後一場是院試,院試要經過三次考試……參加考試的童生先要向本縣衙門禮房報名,填定姓名……,此外還要本縣秀才中的廩生作保,稱為廩保,保證你不是冒籍、匿喪,保證你出身清白,不是倡優皂隸的子孫,才能參加考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