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一心”事件
背景
吉田郡山城是毛利家的本城,前面有可愛川和多治比川兩條河流過,是一個戰略上的重要地點。史書記載,建武三年(1336)毛利時親遷入此地後首次築城,時親的孫子毛利元春又改建過一次。大永三年(1523)八月,元就繼承家督以後,遷入吉田郡山城。毛利元就入城後組織了大規模的擴張工程。從舊本城開始擴張到郡山的東南酈,半島形展開的山脊上,背後由三層堀切開,再建上本丸、二丸、三丸等等設施,最終將全山建造成一個大城郭。擴建後的郡山城,規模有一公里見方。以頂部的本丸為中心,輔有二丸、三丸。其中元就的宅邸在城的西南山腳,內堀的內側。建築物各自獨立,又有道路連線,從整體上看構造非常複雜。
百萬一心
據說在建造本丸西北側的姬丸壇工程的時候,不管怎樣都建不起來地基,放多少大石頭也照樣崩塌。普請奉行報告了這件事情,並說為了使工程順利進行,請求元就批准使用人柱。關於使用人柱,據說是古時候在建設城、橋或者是堤壩等有困難的工程的時候,為了祈禱成功建成,將活人埋在地下或水底的做法。
了解到即將使用人柱這種殘忍的手段之後,元就馬上趕到了工程現場。當時作為人柱的少女已經身著白衣,面色平靜地坐在那裡等待死亡了。元就親自尋問了這個少女的情況。少女回答道:“我是巡禮的女兒。前幾年,我和母親差點餓死在去嚴島神社巡禮的途中,那個時候,僥倖被您所救,帶我們來到了吉田。”
元就聽完感到很傷感,便問:“作人柱不懊悔嗎?”少女堅定地答道:“以前母親是因為得到了您的救助才保全了性命,我應該知恩圖報。如果人柱真的有用,我又有什麼可懊悔的呢?”
聽完少女的話,元就立即命令中止使用人柱,並讓侍童將一張紙條交給普請奉行。元就告訴普請奉行 :“讓領民作為人柱,這對國家是莫大的損失。保護領民是領主的使命,不能漠視領民珍貴的生命。作為替代,把這些文字刻在石頭上填埋下去。”於是普請奉行讓人將這幾個字刻在一塊石頭上,填埋在石垣之下。這塊石頭的大小大致長六尺,寬二尺。現在位於郡山山腰上的元就墓地正面有一塊石碑,上面就刻著拓本。
紙條上寫著“百萬一心”四個字。但是仔細看的話“百”字缺一豎畫,可以讀成“一日”;“萬”採用簡字,故意分開一點兒寫成了“一力”;“心”字缺一點。元就故意將它寫成了“一日、一力、一心”,由於日語中“一”有“同樣”的意思,所以“百萬一心”可以理解為同日、同力、同心。大家萬眾一心,團結起力量,多么困難的事情都可以完成。所謂的百萬一心,也就是這個意思了。
吉田郡山城之戰
毛利元就花了整整十四年的時間,終於在安藝國站穩了腳跟,成為東西方兩大勢力都絕不敢輕視的強大地方力量。時機到了,該是雄鷹展翅高飛的時候了。1535年,元就把尚未元服的長男毛利隆元送到大內家做人質,獲得了西方勢力的全力支持。
5年後,尼子家剛當上家督的尼子晴久不顧眾將反對,貿然進攻毛利家。晴久自為統帥,命久幸、國久等一門眾,召集雲、石、耆、幡、作、備中諸國共三萬大軍,幾乎傾巢而出,誓將毛利一腳踏平。
毛利元就得報,急忙集結八千人馬,準備固守。1540年9月6曰,尼子軍殺入石州口,放火燒盡了城下町,包圍吉田郡山城。6天后的大田口激戰,尼子方本城信濃守、高橋元綱戰歿。23曰,晴久中了元就的反間計,放棄要害風越山,而將本陣移到青山、三冢山一線。
幾天后,大內氏發兵救援毛利,26曰,尼子侍大將湯原宗綱為顯惑攻擊大內軍,遭到毛利軍出城夾擊而慘敗。宗綱喪生,留下“腹切岩”的古蹟。
眼看形勢不妙,10月11曰,晴久以尼子誠久為先鋒,向郡山城發起總攻。毛利元就也準備放棄守城,於是出兵在土取橋與敵決戰。雙方正在激鬥,元就又出奇計,伏兵蜂起,尼子軍幾近崩潰,大將三澤為幸等為保護晴久而當場戰死。晴久被迫後退,戰局再度陷入膠著狀態。12月3曰,大內名將陶隆房率援軍一萬前來助勢,毛利方士氣更為高漲。
次年的1月3曰,最終決戰開始了,毛利、大內聯軍反覆突入,火燒尼子軍陣營。13曰,毛利方猛將吉川興經統兵三千奇襲駐紮在長尾地方的尼子陣,守將高尾豐前守戰死,黑正甚兵衛亡命奔逃。陶隆房趁尼子諸軍前往救援長尾的機會,突襲尼子本陣。晴久已經做好了戰死的準備,多虧叔祖下野守(就是經常被晴久罵為神經病的尼子久幸)的苦諫才被迫撤離。久幸欣慰地看主君安全離去,才率領深野房重等十數騎直衝陶陣,力盡而亡。久幸用兵謹慎,也有“避戰將軍”之名,夙被晴久等年青武士視為膽怯——戰陣之上,何者為勇,何者為怯,晴久就算現在明白過來,也已經為時太晚了……
綜觀波瀾壯闊的吉田郡山會戰,對陣的雙方與官渡之戰中的交戰方驚人的相似。毛利氏雖然從人數上看處於略式,但將士作戰勇猛,元就等人更是智謀百出。而尼子軍人數雖多,但士卒作戰不如對方勇敢,而且地利上不占優勢,更要命的是旁邊還有個虎視眈眈的大內氏。
吉田郡會戰後,尼子氏一蹶不振。於是陶隆房鼓動大內義隆遠征出雲。1542年,大內以總兵力一萬五千軍出陣,包括毛利、小早川、吉川等麾下豪族,浩浩蕩蕩殺向東方。一路上勢如破竹,沒遇到多大抵抗就拿下了大半個出雲國。
大敗後的尼子根本無力反擊。好在尼子晴久還不是武田勝賴,不能硬攻,就採取分化瓦解策略。4月末,大內方的數家強力豪族,包括三澤、三刀屋、本城等,甚至還有元就的外甥吉川興經,都一起背叛大內家,將軍隊開入月山富田城,成為尼子的援軍。眼看雙方的勝負天平突然倒轉,大內義隆無奈,只得倉惶撤軍。尼子軍於後掩殺,大內勢大敗,而只有經石見路歸國的毛利元就,因為防護得當,未受什麼大損失,安然回到吉田郡山。
此次戰敗,導致大內氏內部文治、武功兩派矛盾更加激化,數年後即發生陶隆房弒主的事件。而相反,毛利元就利用兩家衰落的時機,得以開始展開,並最終完成著名的“兩川體制”,使小小的安藝土豪毛利家,可以一舉創造比大內和尼子都更為輝煌的事業!
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假名:もうりもとなり;1497年4月16日(明應6年3月14日)-1571年7月6日(元龜2年6月14日),是日本戰國時代雄踞山陽山陰地區的大名,毛利弘元次子,幼名松壽丸。原姓大江,家系以大江廣元四男毛利季光為祖先。家紋為一文字三星紋。將安藝毛利氏從一個地方小豪族發展成為統治山陽山陰地區十餘國的西日本最大勢力。
他以離間計而聞名。曾經於“嚴島合戰”一役運用智略一舉擊敗陶晴賢,繼而又消滅尼子氏,威震關西,成為山陽山陰地方一大雄主,並一度染指北九州。安藝毛利氏由此成為西國最大的勢力,領地石高接近120萬石。他以離間計聞名,後人稱其為“謀將”、“謀神”、“知將”、“西國/戰國第一智將/謀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