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井

百花井現為安徽省合肥市一地名,百花井巷南起壽春路,北轉西至榮事達大道(原北至市政府宿舍)。相傳為五代吳王楊行密女兒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井,這條巷子因井而得名。

簡介

百花井巷,一條多么充滿詩意的古巷名。記者採訪時,卻怎么也找不到這口著名的井。經人指點,終於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古井已被厚厚的水泥蓋子封死,然後用青石圈起一個假設的井沿,在半徑約一米的範圍內用磚又把井圈了起來。然而,在廬州歷史文化中,百花井的悠久完全可以與逍遙津、三孝口等文化古蹟並列。《合肥地名錄》中云:百花井相傳為五代吳王楊行密女兒百花公主府第中的井,這條巷子因井而得名。百花井巷南起壽春路,北轉西至榮事達大道(原北至市政府宿舍),1987年舊城改造時填平了這口井。

地理位置

位於合肥原市政府後門附近。

歷史淵源

五代十國時期的吳國國王楊行密是合肥歷史上第一個王侯。楊行密以其武功在唐末脫穎而出,被唐昭宗封為吳王,其疆域涵蓋今江蘇、安徽的大部分地區。楊行密任內獎掖農耕,鼓勵桑織,百姓安居樂業,市面穩定繁榮。他把愛女百花從吳山集上接到合肥城內單獨建宅,百花井里百花公主每天光彩照人。如今,百花井已經消失。

傳說與現實

百花井巷有著一段神奇的傳說。相傳唐末年間,合肥人楊行密任廬州刺史,他相貌奇偉,力舉百斤,屢建戰功,是當時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後官至淮南節度使,又被封為吳王。吳王有一女兒名為百花公主,嫁到合肥,吳王遂為女兒建造一座府第。在百花公主府第的院中,有一口老井,此井深不見底,井水清澈,冬暖夏涼,且不論旱澇常年保持充足的水源。而百花公主每日必以井水為鏡、臨井化妝的美妙傳說更是代代相傳。相對於傳說,如今百花井巷中住戶們的評價離我們更近一些。在幽靜的小巷最裡邊,記者找到了一位賣包子的大哥,這位大哥一陣唏噓:“那是一口好井啊,那水不像其他井水有鹹味,最大優點就是用這水煮稀飯不用加鹼,那稀飯煮得是噴香噴香的。要知道在沒填井之前有多少人都慕名來用這水啊。”韋奶奶在這兒住了一輩子,今年已有90歲高齡,但仍口齒清楚,耳聰目明。談到古巷,她回憶說,在上個世紀50年代前後,這裡是一個大府院,面西有三個門樓(現在榮事達大道的東側),氣勢宏大。而在府院的後面就是大片大片的菜地,後來就逐漸有人在這裡闢地建房,到70年代這裡就變成了密集的住宅區。1987年舊城改造,大批的平房被拆除,一排排漂亮的住宅樓拔地而起。那口老井也在這時被推掉填平了。韋奶奶感慨:“那口井養了多少代人,填了可惜啊……”·邵先山占金兵曉斌·

結束語

廬州古街巷仿佛在訴說著我們這個城市的過去,追尋它們的過程,就是重新翻看歷史的過程。然而,我們在採訪中遺憾地發現,隨著歷史的演變,有許多小街巷已經不復存在,只在市志上留下一個寂寞的名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