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秋:年,千秋:泛指時間長
邈:遠,遙遠;屈原《九章·懷沙》:“湯禹久遠兮,邈而不可慕。”
戰:戰爭,打仗,百戰:有指戰爭,有指人生經歷(包括仕途)
賞析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
這是曾國藩送別曾國荃時候的一句詩,不是完全懂,卻被這種意境震撼.想那多少年征戰兩湖江淮,將士堆屍如山,其中之苦難艱辛,讓一介書生磨礪為20萬湘軍統帥,封侯登閣,左右東南大局,而他心中卻有"歸來再讀書"的恬靜追求.他拒絕了王闓運(kǎi)的遊說,斷了九帥曾國荃陳橋舉事的鼓動,外人不解,幕客疑惑.這或許是千百年前"即自認田園將蕪,雲胡不歸"的感召,抑或是自古以來每箇中國人身上儒道兩種思想的此消彼長,既有"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主流教義,又有"清靜無為"的雜糅黃老之說.孰對孰錯,歷史爭議不定,但惟有曾公心中"不願天下生靈再遭戰火"這一淺顯的道理卻會超脫歷史超脫一切爭議,讓人感到淡定之後的明哲.
“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百餘年前,曾國藩寫下了這幅對聯,為的就是告誡自己的兄弟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也不要忘記保持一顆冷靜的心去讀書,修身養性。而如今,這幅對聯已成為無數商界人士的“座右銘”。
“百戰歸來再讀書”,正是現在很多在職人員在經歷了商海沉浮,人生坎坷之後重新拾起書本的真實寫照。曾經是無數人的夢想,但是由於各種的原因,大學畢業後,很多人匆匆地走上了社會,走向了商海,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摸爬滾打,在經歷了無數的波瀾之後,有了成績,有了經驗,渴望讀書的心情便隨著閱歷的增長越發清晰了。於是,很多人回到久違的學校,用讀書來梳理人生,沉澱智慧,用足夠的情感和和經驗積累去感知書本,感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