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我第一次看薩特的作品,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外國文藝》雜誌譯載了他的《骯髒的手》,這個劇本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來又在《世界文學》雜誌1980年第4期上讀到他的《死無葬身之地》,它給了我精神上的巨大震撼,而此時薩特已經去世。自那以來,25年過去了,當時如饑似渴地捧書閱讀的情景恍然如在昨日——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已是薩特百年誕辰。
從生到死,我都帶有一種深深的自由感。 一個人的自由被他人的自由加上枷鎖,這是一個我總在思索的問題。 不論什麼時候,我以這種或那種政治活動方式介入時,從沒有拋棄過自由的思想,相反地,每一次行動時我都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薩特《永別的儀式》 他那思想豐富、充滿自由氣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對我們時代產生深遠影響。 ——瑞典皇家學院授予薩特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詞 本世紀沒有一個法國知識分子,沒有任何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薩特曾拒絕它——產生過像薩特這樣深刻、持久和廣大的影響。 ——法國評論家德爾貝斯 在我們這個世紀的思想家當中,他大概是被人們引述最多而了解最少的人。 ——美國哲學家賓克 人們可以在個別問題上與薩特持不同意見,但是他們感到他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出色、更全面地代表了歐洲知識分子。他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個不朽的知識分子,因為他永不滿足,永不調和。 ——義大利作家莫拉維亞 薩特對自由、正義的追求,使他同盧梭、伏爾泰和左拉一樣,成為既有人恨又有人愛的人物。 ——英國《泰晤士報》文章編輯評論
作者簡介
黃忠晶,江南大學法政學院研究員、教授、碩士性導師、社會學系主任。薩特”是本書作者的一個長期研究方向。近年來出版的著作主要有《薩特自述》、《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研究》、《尼采傳》、《愛情與誘惑》、《西方社會思想史》等。
目 錄
序
第一部 孤獨(1905-1939)
第一章 童年(1905-1917)
一、父親之死
二、占有詞語
三、做戲與誘惑
第二章 人生裂痕(1917-1924)
一、繼父
二、發現偶然
三、保爾·尼贊
四、性愛遊戲
第三章 大學歲月(1924-1931)
一、幸福時光
二、初戀
三、哲學與文學
四、自己的另一半
第四章 教師生涯(1931-1939)
一、雞尾灑與現象學
二、走遍歐洲
三、《噁心》
四、愛情好辛苦
第二部 介入(1939-1970)
第一章 轉折(1939-1945)
一、應徵·被俘·抵抗
二、存在與虛無
三、小說·戲劇
四、相濡以沫
第二章 兩間餘一卒(1945-1965)
二、“無立足之地的讓”
三、從第三條路到“同路人”
四、愛的考驗
第三章 知命之年(1957-1965)
一、挨炸“國家公敵”
二、《辯證理性批判》
三、拒絕諾貝爾文學獎
四、養女阿萊特
……
第三部分 抗爭(1970-1980)
第四部分 繼續(1980-2005)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5-07-01
·版次:1
·總頁數:382
·印刷時間:2005-07-01
·字數:280000
·ISBN:9787802111493
·大小:
·裝禎:簡裝
·紙張:膠版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