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津

白馬津

白馬津,位於滑縣城西北5公里的黃河故道南岸渡口處,是古代兵事和行旅客商往來的重要南北通道。

基本信息

白馬津(白馬津)

渡口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北。《史記·荊燕世家》:“﹝ 漢王 ﹞使 劉賈 將二萬人,騎數百,渡 白馬津 入 楚 地。” 唐 高適 《夜別韋司士得城字》:“ 黃河 曲里沙為岸, 白馬津 邊柳向城。” 宋 蘇軾 《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之三:“ 白馬津 頭春水來,白魚猶喜似 江 淮 。”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於大澤鄉,繼而揮師北上,不戰而下陳州。遣部將武臣、張耳、陳余等,領精兵3000人,於七月從白馬津渡河,北取趙地。

漢高祖三年(前204年),八月,漢王劉邦使將軍劉賈、盧綰領兵兩萬,騎兵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斷絕楚軍糧道。之後,鎮守白馬津。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京城由於遠大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又不甘心做朝廷的侍從文人,遂悵然離京。跨馬背弓帶箭,開始了他的北方漫遊。公元752年,李白由南向北,先到嵩山,會見了老朋友元丹丘後,來到了滑州(今滑縣)白馬津,準備北渡黃河,遊歷幽燕。李白站在渡口,大風驟起,頻頻吹起他的衣袖,坐騎昂首向北嘶鳴。李白頓然生情,便揮筆寫下了樂府詩《白馬津》:“將軍發白馬,旌節渡黃河。簫鼓月舌 川岳,滄溟涌濤波。武王有振瓦,易水無寒歌。鐵騎若雪山,飲流涸滹沱。楊兵獵月窟,轉戰略朝那。倚劍登燕然,邊峰列嗟峨。蕭條萬里外,更作五原多。一掃清大漠,色虎戢金戈。”白馬津由於大詩人李白漫遊北方時曾在此作樂府詩《白馬津》而聞名古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